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砂囊瓣口線蟲
- 拉丁學名:RHABDITIDA
- 目:桿形目
- 科:毛圓科
- 亞科:瓣口亞科
分類信息,形態描述,雄蟲,雌蟲,地理分布,
分類信息
編號: | 27107 |
拉丁目名: | RHABDITIDA |
中文目名: | 桿形目 |
中文科名: | 毛圓科 |
拉丁科名: | Trichostrongylidae |
中文亞科: | 瓣口亞科 |
拉丁亞科: | Epomidiostomatinae |
中文屬名: | 瓣口屬 |
拉丁屬名: | Epomidiostomum |
拉丁種名: | petalum |
定名人: | Yin et Wu |
年代: | 1959 |
中文名: | 砂囊瓣口線蟲 |
原始文獻: | 動物學報, 11(4):572-576, figs.1-6 |
生境: | 宿主: 家鴨、斑嘴鴨; 寄生部位: 砂囊角質層下 |
國內分布: | 內蒙古, 甘肅, 安徽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線蟲綱 桿形目 圓線亞目(一):247-248 |
形態描述
雄蟲
體長5.943—6.110 mm,最大寬度0.168—0.189 mm。食道長0.462—0.752 mm,寬0.059—0.077 mm。交合傘發達,由2個大的側葉和1個小的背葉組成。交合傘上有形似葉脈狀的複雜花紋。側腹肋大於腹腹肋且伸達交合傘的邊緣。前、中、後3側肋系由同一主幹發出,前側肋較中、後側肋粗短,不伸達交合傘邊緣,中、後2側肋大小及長短几乎相等並伸至交合傘邊緣。
外背肋與背肋發自同一主幹,外背肋粗短,其遠端縮小而彎向背肋。背肋細長,由主幹發出即分成2支,至中部後又相合,直至遠端復分為2支,每支末端又分為2小支,伸至背葉的邊緣。交合刺1對,淡黃色,角質化,形狀相似,均粗壯而不等長,左交合刺長0.109—0.134mm,右交合刺長0.113—0.138 mm。交合刺近端的頂部有一鈕扣狀的構造。交合刺在中部分成3支,左右的2個分支稍短,末端較尖,靠近蟲體背面,中央的1個分支較長而粗,末端呈截狀,靠近蟲體腹面。
這些分支長度均不相同,左交合刺的左背分支長0.059—0.064 mm,右背分支長0.046—0.073 mm,中分支長0.072—0.077 mm;右交合刺的左背分支長0.058—0.068 mm,右背分支長0.064—0.077 mm,中分支長0.077—0.085 mm。無引帶。生殖錐中部由2個形似圓錐體的構造相聯接起來,圓錐體的遠端各有1乳突,圓錐體的兩側以45°向外側發出1個棒狀的構造,棒的末端呈截狀。
雌蟲
體長7.25—8.75 mm,最大寬度0.166—0.252 mm。食道長0.84—0.95mm,寬0.064—0.077mm。陰門縫狀,無唇狀的覆蓋物,距尾端2.079—2.730 mm。排卵器(包括括約肌)長0.175—0.441 mm。肛門距尾端0.108—0.162 mm。肛門之後蟲體顯著縮小,形成一指狀構造,且稍向腹面彎曲。卵長徑0.054—0.081 mm,幅徑0.037—0.047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