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酸鹽渣

矽酸鹽渣

矽酸鹽渣,指的是矽、氧與其它化學元素(主要是鋁、鐵、鈣、鎂、鉀、鈉等)結合而成的化合物的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矽酸鹽渣
  • 外文名:Slag of Silicates
  • 材料:主要是鋁、鐵、鈣、鎂、鉀、鈉等
  • 類別:化學
  • 定義:矽、氧與其它化學元素
  • 拼音:guī suān yán zhā 
物質介紹,內容分析,礦物特徵,歷史分析,分類,天然物質,

物質介紹

所謂矽酸鹽渣指的是與其它化學元素(主要是等)結合而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它在地殼中分布極廣,是構成多數岩石(如花崗岩)和土壤的主要成分。由於其結構上的特點,種類繁多(矽酸鹽渣礦物的基本結構是矽――氧四面體;在這種四面體內,原子占據中心,四個氧原子占據四角。這些四面體,依著四面體,依著不同的配合,形成了各類的矽酸鹽渣)。

內容分析

它們大多數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是矽酸鹽渣工業的主要原料。矽酸鹽渣製品和材料廣泛套用於各種工業、科學研究及日常生活中。
化學上,矽酸鹽渣指由組成的化合物(SixOy),有時亦包括一或多種金屬和或。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矽矽酸產生的鹽渣。
在普通情況下,最穩定的矽酸鹽渣是二氧化矽(SiO2)--俗稱石英,和類似的化合物。二氧化矽經常有微量的矽酸(H4SiO4)處於平衡狀態。化學家認為石英是不可溶解的,但在長時間尺度下,它是可以流動的。此外,在鹼性條件下,會出現H2SiO42-。大部分矽酸鹽渣都是不可溶解的。

礦物特徵

是它們的正四面體結構,有時這些正四面體以錬狀、雙鏈狀、片狀、三維架狀方式連結起來。按正四面體聚合的程度,矽酸鹽渣再細分為:島狀矽酸鹽渣類、環狀矽酸鹽渣類等。

歷史分析

地質學天文學上,矽酸鹽渣指一種由組成的岩石(通常為SiO2或SiO4),有時亦包括一或多種金屬和或氫。此類岩石包括花崗岩輝長岩等。地球及其他類地行星的大部分地殼均以矽酸鹽渣組成。

分類

矽酸鹽渣可分為三種類型:
1.獨立四面體結構
由圖1及圖2可知,矽——氧離子半徑比值和配位數是產生矽——氧四面體結構的重要條件,在[SiO4]四面體中,氧原子還有未飽和的4個價。 因此,它還可以與金屬離子或其他矽離子結合。其離子結構如圖3所示。 這種結構在冶金爐渣,特別是銅轉爐渣中最為常見,如鐵橄欖石(Fe2SiO4)、鎂橄欖石(Mg2SiO4)和鈣橄欖石(Ca2SiO4)或者它們互相溶解的橄欖石晶體等。
2.多四面體環狀結構
這一類型是以獨立四面體為基礎,通過共有氧連線成2,3,4或6個四面體;例如雙四面體結構的離子團[Si2O7]6-在鋁方柱石中由鈣離子連線;三個四面體結構的離子團常見於爐渣中的有矽灰石結構[Si2O9]6-。兩個以上四面體連線的結構通常稱為雙環狀結構、三環狀結構。
3.鏈狀結構
以矽—氧四面體為基礎通過共有氧原子連成無盡止的鏈狀結構,這些鏈狀結構可用[SiO3]n2-來表示,n可以取任意數。鏈狀結構尚有餘價的未共用的氧可組成更複雜的帶,例如在角閃石結構中的帶內每個環節就有一個[Si4O11]6-離子團。
圖1 離子半徑及配位數與晶體結構圖1 離子半徑及配位數與晶體結構
圖2 礦物結構中常見的離子團圖2 礦物結構中常見的離子團
圖3 獨立矽氧四面體結構圖3 獨立矽氧四面體結構

天然物質

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天然矽酸鹽渣礦物約占地殼質量的95%。
矽酸鹽渣礦的複雜性在其陰離子,而陰離子的基本結構單元和二氧化矽一樣,是矽氧四面體。矽氧四面體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組成了各種不同的矽酸根陰離子。
放射性光學性質物理特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