矹

1、高聳貌。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二:“ 仙都 最高秀,羣峯聳翠屏,遠遠望何極,矹矹勢相迎。”

2、猶杌杌。痴呆貌;昏沉貌。 宋 岳珂 《桯史·八陣圖詩》:“ 晉 大司馬 宣武公 , 常山 之蛇中首尾,幙中矹矹何物客,未有一客能解此。” 宋 史能 《觀時集》:“晝勞於事而形從之,夜勞於夢而魂從之,形魂俱勞而莫之已,縱去利損嗜,舍榮忘辱,而心常矹矹然,將之僅能終也。”

3、矹硉 wù lù ㄨˋ ㄌㄨˋ

山石突出貌。喻胸中不平之氣。 明 高啟 《草書歌贈張宣》:“覽時撫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矹
  • 拼音 : wù   
  • 注音 : ㄨˋ
  • 部首 : 石
  • 筆順編號:13251135
基本信息,基本資料,基本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詞語,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拼音:wù  注音:ㄨˋ
矹
部首:石
部外筆畫:3
總筆畫:8
五筆86&98:DGQN
倉頡:MRMU
:GGR
筆順編號:13251135
四角號碼:11612

基本字義

● 矹
wù ㄨˋ
◎ 〔~~〕古同“兀兀”,勤勉,勤奮,如“常山之蛇中首尾,幕中~~何物客。”
◎ 〔硉~〕見“硉”。

方言集匯

◎ 粵語:ngat6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ngut7 [客英字典] ngut7 [海陸豐腔] ngut7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矹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硉矹,石崖不穩貌。《郭璞·江賦》巨石硉矹以前卻。《注》硉矹,沙石隨水貌。
與兀通。《杜甫詩》骨骼硉兀如堵牆。《柳宗元集》乘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湯突硉兀。

詞語

1、五矹 wǔ wù ㄨˇ ㄨˋ
山名。在今 四川 樂山縣 南。《文選·左思》:“經 三峽 之崢嶸,躡 五屼 之蹇滻。” 劉逵 註:“ 五屼 ,山名也。一山有五重。在 越嶲 當 犍為 南安縣 之南也。”
2、矹矹 wù wù ㄨˋ ㄨˋ
1、高聳貌。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二:“ 仙都 最高秀,羣峯聳翠屏,遠遠望何極,矹矹勢相迎。”
2、猶杌杌。痴呆貌;昏沉貌。 宋 岳珂 《桯史·八陣圖詩》:“ 晉 大司馬 宣武公 , 常山 之蛇中首尾,幙中矹矹何物客,未有一客能解此。” 宋 史能 《觀時集》:“晝勞於事而形從之,夜勞於夢而魂從之,形魂俱勞而莫之已,縱去利損嗜,舍榮忘辱,而心常矹矹然,將之僅能終也。”
3、矹硉 wù lù ㄨˋ ㄌㄨˋ
山石突出貌。喻胸中不平之氣。 明 高啟 《草書歌贈張宣》:“覽時撫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