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峽位於浙江江山市保全東南約2.5公里,全長10餘公里,面積1221.83公頃。主要景觀有石鼓三潭、野茶塢、金雞岩、石鼓峰、千年古榧、風動石、龍王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谷石鼓峽
- 占地面積:1221.83公頃
- 門票價格:免費
石鼓峽,主要景觀,石鼓峰,石鼓三潭,古村落,小坪陽,千年古榧,龍王廟,
石鼓峽
位於保全東南約2.5公里,全長10餘公里,面積1221.83公頃。主要景觀有石鼓三潭、野茶塢、金雞岩、石鼓峰、千年古榧、風動石、龍王廟等。山巒起伏,溝深壑險,眾多泉水順山勢而下,匯成溪澗。水懸為瀑,跌落成潭,聚而生湖。石鼓峽口的石鼓湖,波平如鏡,翠竹清幽,倒影澄碧。峽谷深處,石鼓三潭掩映於綠蔭之間,純靜秀美;虬龍澗湍急如箭,與亂石相激,聲如鐵馬金戈。瀑因水量、地勢的差異,或如青絲,或如珠簾,或如游龍,曲折成之字。似一幅長卷,展示在遊人眼前。
由於受地形影響,空氣濕度大,早晚易出現大霧。尤其是雨季,常常雲遮霧裹。霧中賞景,雨中看山,景色甚奇,山水甚美。
石鼓峽谷龍王廟以里,除當地山民外,人跡罕至,幾乎是一片處女地。石鼓峽西邊的龍井坑原始次生林,數百年來,沒有遭人為的破壞,是浙江最大的原始次生林之一。古木參天,長藤老樹不計其數,飛禽走獸出沒其間,有“浙江西雙版納”之稱。
主要景觀
石鼓峰
在石鼓溪流經的山崗上,有一巨石形似戰鼓,旁邊還豎立著兩根粗壯的石鼓槌。相傳,黃巢過江山時,曾在石鼓峽谷中埋伏了一支隊伍,後來一直沒有調動。每當金雞報曉之時,深山老林之中,可以聽到陣陣鼓聲,那是將士們在操練。
石鼓三潭
石鼓景區內,最高海拔1199米,最低海拔460米,相對高差739米。奔流於兩山對峙、絕壁綿亘中的石鼓溪,常年水流湍急,形成大小眾多瀑布,沖刷成多個深潭。其中,以處於最上游的石鼓三潭最為著名。所謂三潭,是指間距各100餘米的3個水潭。岸高達數十米,水面面積約100餘平方米,水質碧綠澄清,水底游魚清晰可見。相傳,有龍居此,舊為旱時求雨之地。
因石鼓溪河面最寬處不足20米,窄處僅2米上下,溪中的潭,面積較小,在舊志中被稱為“井”。清康熙《江山縣誌》載:“石鼓,在相亭,九十里,近建安境。山有井十路,特險巇,人跡罕到。井分為上、中、下,謂有龍居,禱雨輒應。其七井,路澀,且潦。內一井有石鏡,煜煜有光,龍神怪莫測。絕頂,俗名品尖,天霽望見衢城。”
古村落
在峽谷的前端,散落著名為老篷基、田青篷、小坪陽的幾個小村莊。三五戶、或七八戶人家,依山傍水而居,多泥牆瓦屋。古老的夯土泥牆,歷經風雨,斑斑脫落,留下歲月的痕跡。
小坪陽
是指山間的一塊小平地。田(靛)青篷卻是一段歷史:因青色耐髒、不易退色,舊時百姓多著青衣。靛青是青色染料,由蓼藍的葉子製成。蓼藍多種植在山區,並就地製成染料。
千年古榧
古榧樹,又稱香榧樹,位於龍王廟西約50米。樹身壯粗,呈灰綠色,約四人方可圍抱。樹高20餘米,冠幅達30餘米,綠蔭如雲,令人驚嘆。且樹形奇特:分枝均在某一高度,向四周輻射狀生長,猶如傘骨。數米高一層,層次分明,如傘重疊。分枝每長出一層,樹身明顯縮小一圈,呈階梯塔形。如此之大樹,枝條僅分為有限的幾層,可見生長之緩慢,生長期之長。據稱,樹齡已達千年。
龍王廟
據明天啟《江山縣誌》記載:“龍王廟,在石鼓山中。旱,禱者甚眾。”這是多部舊《江山縣誌》中,惟一記載的一座龍王廟。不知始建於何時,也不知崇山峻岭之上,為何不建山神廟,卻建龍王廟。據說,此龍王頗靈驗,1942年,戴笠曾陪同母親藍氏,抬了一頭200多斤重的肥豬來廟中還願。
至今,石鼓龍王廟香火猶盛,農曆三月初一、七月初一、十月初一的廟會期間,用餐香客可達數十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