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石頭寨鄉位於
雲南省紅河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7公里,海拔620米---2745.8米。東與元陽縣馬街鄉接壤,南與
阿扎河鄉相連,西與
甲寅鄉毗鄰,北與迤薩鎮勐龍相連,轄區內總面積77.6平方千米。傳統以辰(龍)、戌(狗)兩日趕集。
石頭寨鄉地處半山區和高寒山區,具有不相連的東西兩部份組成,最高峰么索魯瑪大山,主峰阿堵紅普司峰海拔2745.8米。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4.9℃,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240.2毫米,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思茅松等。森林面積8295畝,覆蓋率7.8%;木林面積15825畝,覆蓋率14.8%。珍稀動物有長臂猿、滇金絲猴、懶猴、黑熊、蟒等;盛產稻穀、包穀、大豆、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棕櫚、花生、茶葉等;水果有香、芭蕉、荔枝、小密梨等。
人口數據
全鄉轄石頭寨、碧苗、車瑪龍、舊施、么索共5個村委會,46個自然村,58個村小組,常住人口16700人(2017年),鄉內居住著哈尼族、彝族、漢族、瑤族四個民族。
農村經濟
2006年,全鄉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29.6萬元,比上年增長29.4 %,其中:農業產值1348萬元、林業產值64萬元、牧業產值957.6萬元、漁業產值60萬元。
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210萬元;完成財政總收入82420元;完成財政支出144.56萬元。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735萬元;貸款餘額達439萬元,比年初增加47萬元;農民儲蓄存款餘額達721萬元,比年初增加241萬元;全年發放農業貸款235萬元,收回201萬元。金融機構加強了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2006年,石頭寨鄉黨委、政府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熱區經濟作物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新植甘蔗600畝,更新改造700畝,甘蔗累計面積達4850畝;新植木薯900畝,累計面積達7420畝。完成育苗15畝,四旁植樹4.2萬株,封山育林5000畝;新植棕櫚1800畝,累計面積達5000畝;新建沼氣100口,累計達1028口。積極開展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鄉生豬存欄12556頭,出欄7920 頭;大牲畜存欄3200頭,菜牛出欄669頭,肉類總產量達721噸。當地調節投放良種魚苗18萬尾,完成稻田養魚面積4000畝。
2009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855萬元,同比增長14.86%,農民人均純收入1960元,同比增長27.93%;完成農業總產值3546萬元, 同比增長8%;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糧食總產量達531萬公斤,同比增長0.18%,農民人均有糧328公斤;
畜牧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肉類總產量達1223.9噸,同比增長14.82%;禽蛋產量35噸,同比增長16.67%;畜牧業產值達1490萬元,同比增長14.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累計發展棕櫚8500畝、木薯7420畝、甘蔗4850畝、落實泡核桃面積2000畝、龍膽草850畝、水產養殖500畝,進一步加大了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各項惠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農業增產增收。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2.2萬元,同比增長10%;全鄉財政支出571.74萬元,同比增長26%;全鄉各項存款餘額達1562萬元,比年初增長10.87%,貸款餘額1061萬元,收回350萬元。
2009年全鄉共有鄉鎮企業110戶,從業人員252人,完成鄉鎮企業營業收入810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395萬元,工業增加值180萬元。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8月,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839人,教職工37 人,國中階段毛入學率97.78%,國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2.79 %,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82.19 %。有國小校點13個,中心校1所,全鄉在校學生1707人,共有教師102人,其中代課教師13人;
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68%,鞏固率99.28%,國小畢業升學率100%,國小在校生年輟學率0.68 %,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99.28%,國小六年完學率98.07%;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8%;在鞏固“普六”成果的同時,著力打好“普九”攻堅戰。全鄉基礎教育得到較快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普九”工作得到了省級驗收。
文化工作以發展民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文化為主,突出反映農村新面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景象, 精心組織好元旦春節、三八、五四期間的民眾文化活動。一年來,全鄉共組織村(組)文藝演出活動11場,共演出節目124個 ,1000多名業餘文藝愛好者參加了演出活動,觀眾20000多人次,豐富了民眾的節日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石頭寨鄉民族風情濃郁,節日較多,哈尼族節日主要有“苦扎扎 ”節,又稱“六月年”,它兼有娛樂及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彝族節日主要有:火把節、祭山、祭火等。六月是稻穀揚花,各種作物要成熟的季節,也是各種害蟲危害莊稼最危險的時候,所以保豐收,這就是“祭火節”的來源。
石頭寨彝族的節日、婚俗、葬禮與其他地方的彝族略有不同。十月年以農曆十月第一個屬龍日為新年的開始,當天傍晚,家家戶戶都要殺一隻雞,在家門外燒一堆火,支起篾桌吃晚餐,哈尼語叫“哈常丕”,意為祭獻故去的族親。
“盤王節”是瑤族同胞最盛大的節日,是獻祭瑤族始祖盤破壞性瓠和喜慶豐收的節日,每年秋後舉行。每年的十月十六日這天,家家戶戶包粽子粑,殺雞宰豬,男女老少從換上節日的的盛裝,把村寨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載歌載舞,盡情歡慶“盤王節”。
其次還有敬狗,以狗為圖騰崇拜.“度戒”是瑤族的成年儀式是祖先傳下來的對後代進行族史、族規、禮儀道德教育的一種傳統教儀。在度戒中接受的規矩、戒律約束著一個人一生中的言行舉止。所以,瑤族同胞認為,不度戒就不算盤王的子孫。么索哈尼族節日較多,主要節日有“ 扎扎”、“然哈甫”等。 “然哈甫”節在農曆十月一日舉行。么索地處縣境最高峰山腰,山勢巍峨,主峰阿堵紅普司峰海拔2745.8米。森林面積較大,植被為來亞熱帶常綠闊葉松、雲南松、思茅松及其它雜木,林中有長臂猿、滇金絲猴、懶猴、黑熊、松鼠、松雀蟒、蛇及白鷳、茶花雞等。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末,全鄉有4個村委會都實現村村通目標,行政村通達率 為80%,有1個村委會未通公路。全鄉尚有部分自然村未實現通路、 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 還有41個自然村尚未通自來水,44個自然村尚未通有線電視。全鄉通有線電視130戶,有固定電話404戶;通自來水352戶,飲用井水2997戶;擁有電視機農戶1339戶。
全鄉共有汽車53輛,農用運輸車11輛,拖拉機9輛,機車57輛。
全鄉建有沼氣池1028口;裝有太陽能63戶;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42戶。農民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磚(鋼)混結構399戶,土木結構2178戶,磚木結構583戶,其他結構73戶。
近年來,在鄉級財政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組織實施了石頭寨村委會哈尼寨、碧苗村委會作俄村和上海援建車瑪龍村委會麻粟寨三個村民小組的整村推進項目,使三個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切實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全面啟動了上海援建車瑪龍希望國小和哈批村文化活動室工程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好扶貧安居工程,全年安居工程完成150戶。全面完成了年內農村電網改造任務,全鄉共投資14.48萬元,完成了舊施村委會作合上寨、作合下寨、瑤寨,石頭寨村委會迷瑪莊、莫合子和碧苗村委會嘎達村共724戶、2531人的農村電網改造,使全鄉電網改造率達52%,全鄉通電達3439戶,15009人;還有一個村組尚未通電。基本完成了車瑪龍村委會無房項目建設,重建房屋89平方米,修繕了車瑪龍村委會辦公樓,改善了車瑪龍村委會的辦公和住宿條件。石頭寨村委會村級黨組織活動
場所項目工程已竣工,待驗收後便可投入使用。舊施村委會衛生室已建成投入使用,石頭寨村委會衛生室主體工程已完成。全鄉有大小水溝114條,有效灌溉面積6593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7%;恢復了舊施村委會作合上寨、下寨,伍作,龍余新區全長1700米,因彈石路施工造成損壞的人畜飲水管道,解決了五個自然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修復了因水事糾紛造成毀壞的咪龍水溝;啟動實施了迷瑪莊水溝三面光工程;完成和解決了哈批村自來水改造工程、碧苗村委會作咪和牛德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採取適當補助水泥、炸藥等物資的方式,修復部分被水毀的水利設施;全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0.4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畝。結合肉牛凍改建設點項目,修繕了碧苗村委會辦公樓,待引進設備後,即可投入使用。
石頭寨鄉是土阿公路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在土阿公路彈石路施工過程中,積極配合施工方主動調處各種矛盾糾紛,確保工程順利施工,全鄉彈石路通路里程達30公里;境內有鄉村公路45公里,先後修復車瑪龍岔路至哈批公路2次,建成涵洞5個。全鄉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2006年完成貨運量30萬噸,完成客運量75萬人次。郵電事業逐步發展,郵政業務總收入9.7萬元,全年訂閱各種報刊200多份,全鄉固定電話裝機量407部。
全鄉2009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0萬元。洛孟至么索14.7公里的通達工程已完工驗收,完成投資120萬元;土阿彈石路至老瑪1公里進村水泥路,土阿公路至哈嘎1.5公里沙石路已完工投入使用,完成投資71萬元;土阿公路至甲寅龍梅7.8公里通達工程正在緊張施工,預算投資120萬元;哈尼寨至莫合子進村公路已完工驗收,完成投資10萬元。
車瑪龍村委會5.8公里的咪石河三面光水溝通過縣級驗收,完成投資210萬元;車瑪龍村委會駐地人畜飲水工程通過縣級驗收,完成投資20萬元;石頭寨、舊施、么索3個村委會13個自然村人畜飲水安全項目正緊張施工。
資源環境
石頭寨鄉地處半山區和高寒山區,具有不相連的東西兩部份組成,最高峰么索魯瑪大山,主峰阿堵紅普司峰海拔2745.8米。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4.9℃,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240.2毫米,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思茅松等。森林面積8295畝,覆蓋率7.8%;木林面積15825畝,覆蓋率14.8%。珍稀動物有長臂猿、滇金絲猴、懶猴、黑熊、蟒等;盛產稻穀、包穀、大豆、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棕櫚、花生、茶葉等;水果有香、芭蕉、荔枝、小密梨等。
特色產業
紅河縣石頭寨鄉依託氣候、資源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按照區域布局、突出特色、形成規模的思路,著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導產業。
2007年,石頭寨鄉結合鄉情在碧苗、
石頭寨和舊施3個村委會共種植
芭蕉芋1545.44畝;繼續種植和更新
甘蔗、
木薯產業,新植甘蔗620萬畝,更新改造700畝,甘蔗種植面積達4870畝,新植木薯920畝,累計種植木薯面積達7440畝;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鄉生豬存欄12556頭,大牲畜存欄3200頭;當地調節投入良種魚苗10萬尾,完成稻田養魚面積2000畝。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已開發中藥材
龍膽草種植面積500畝;已育
棕櫚苗10畝,已落實計畫發展1000畝棕櫚產業的農戶和種植面積。近來來,石頭寨鄉通過大力培植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特色產業成為該鄉農民民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石頭寨鄉地屬山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發展甘蔗、木薯、龍膽草、芭蕉芋、棕櫚、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到14000多畝,其次,還發展了荔枝、芭蕉為主的經濟水果。擴大了農民增收的途徑。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石頭寨農貿市場--阿扎河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