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3月22日至8月5日,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門對嵊州市小黃山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揭示大量儲藏坑等遺蹟,出土石器、陶器等器物數百件。有關專家認為,該遺址
保存之完好,儲藏坑發現之多,石磨盤、石磨石出土數量豐富為江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所罕見,這是曹娥江流域乃至東南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的重大突破,把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研究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小黃山遺址中,最令考古學家興奮的是,在第6層出土的距今9000年以前的一件石雕人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雕人首
- 出土地點: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小黃山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江省文物考古部門對嵊州市小黃山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揭示大量儲藏坑等遺蹟,出土石器、陶器等器物數百件。有關專家認為,該遺址保存之完好,儲藏坑發現之多,石磨盤、石磨石出土數量豐富為江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所罕見,這是曹娥江流域乃至東南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的重大突破,把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研究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小黃山遺址中,最令考古學家興奮的是,在第6層出土的距今9000年以前的一件石雕人首。
小黃山遺址位於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小黃山,周圍是曹娥江上游長樂江寬闊的河谷平原,依山面水,地理環境十分優越。此次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發掘表明,小黃山遺址原有面積在5萬平方米左右,並可區分為大體同時的兩個聚落,此類現象為以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少見。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錦炎所長介紹,遺址堆積厚1—2米,依據文化堆積內涵和地層疊壓的相互關係,小黃山遺址文化內涵可分成四個階段,第四階段堆積遺物顯示為良渚文化晚期遺存,而前三階段則為小黃山遺址堆積的主體,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自身特徵也鮮明突出。依據出土的雙鼻罐、平底盤與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具有某種傳承發展的內在聯繫,考古學家推斷該類型文化遺存的相對年代距今8000至10000年,是河姆渡文化重要的來源之一。
在第6層出土的距今9000年的那件石雕人首高7.6厘米,玄武岩質礫石,運用鑽、刻、掏挖等工藝成形,格外形象傳神。考古隊隊長、省考古所研究員王海明說:“該石雕人首是目前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中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