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轎墓群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龍塘鎮西洋管區檳榔園村西北300米地名柜子嶺處。特點相傳此地原有72座墓,現僅有5座,皆石冢,俗稱黑轎墓、經轎墓、鍋蓋墓、柜子墓。石刻圖案很有明代特色,是縣內較有特色的明代石墓群。此墓疑為明...
至宋代以來,墓葬的葬制、葬俗頗有特點,宋有灰沙圓頂墓,元有石槨、石轎墓〔3〕。 就這些特別的石墓來說,其分布範圍較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雷州(78座)、遂溪(12座)、徐聞(9座)為多,麻章、霞山、坡頭也有少量分布。石墓又以雷州居多,且多以家族墓群出現,如唐氏墓群有26座(宋、元、明時期...
梅山八人轎墓葬群 梅山八人轎墓葬群位於三亞市西南角的酸梅鋪(今梅東、梅西、角頭村一帶),墓葬就分布在長約1000米、寬約500米的沙灘上。遺址布局 古墓群位於番嶺坡海灘沙丘上,其範圍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500米。現古墓群占地20.1畝。截止到2013年可看到墓碑的墓尚有42座。古墓均為豎穴土坑墓,上無...
墓場地高闊大,樹木蔥蘢蔭護墓地,墓側一條南北大道,道旁樹立一塊下馬石,當時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說。每年清明,灤州知州、永平知府及地方官吏都要到此祭奠。墓地外圍,置有漢白玉欄桿,欄桿立柱頂端,雕成壽桃,壽桃外圍飾以曼陀螺花,欄桿整體,結構凝重,雄渾大氣。護墓欄桿之內,列石尊六隻,拱衛墓地之...
民國12年此墓出土一批文物,多為車馬飾具及帶鉤銅鏡等。銅器被當時留在蚌埠的瑞典人加爾白克工程師攜走,並由其分售歐美各地。較大的 轎鼎及壺、簋數件,藏於瑞典首都的皇儲蒐集部。民國22年,此墓又出土古物3000餘件,以青銅禮器居多。銅器中有轎鼎、釶鼎、球形小口鼎四型。另有(左為鬲,右為瓦,同鬲...
董仲舒墓也叫下馬陵 ,這條街因此而得名。董仲舒去世後,漢武帝親自為他選擇安葬之地,並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於對董仲舒的尊敬,據說漢武帝每次經過他的陵園時,三十丈之外,便下馬步行,隨從臣子照例這樣做。從此後也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騎馬者,乘轎者,凡經過董仲舒的墓...
茅氏家族墓地位於湛江市郊湖光鎮舊縣村鐵杷溪。有墓3座,自西至東排列:宋鹹淳六年(1270年)十二月初一日吳氏二孺人墓;宋鹹淳六年第十三公墓;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茅梅溪墓。三墓均以大石塊疊砌成轎形作墳丘,俗稱石轎墓。形制與碑誌以茅梅溪墓較特殊。該墓平面圓形,直徑9米,前置石望柱4根,柱高僅1...
被稱為“石轎墓”的調塾梁氏祖墓的式樣可謂世所罕見。愚意:它與“石板墓”即“石棚”近似。“石棚”,據《中國古代建築辭典·墓葬》注釋:“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一種墓葬,又叫‘石桌墳’。即在地面上豎立四塊石板,上面再蓋一塊石板,作為墓室。”但是,調塾梁氏祖墓群中的“石轎”不是“在地面...
江津區轎子石墓地考古發掘簡報(287) 璧山區小河壩墓群發掘報告(301) 江津區白坪村崖墓群發掘簡報(344) 江津區大路山東漢至蜀漢磚室墓發掘簡報(362) 江津區鼎山公園宋墓考古發掘簡報(381) 江津區石佛寺遺址考古調查和試掘簡報(389) 江津區石佛寺遺址墓葬區2017年度發掘簡報(426) 江津區白沙中學宋墓...
聶豹墓 聶豹墓共有七處,第一處安葬在佐龍鄉西塘村東北方向的長湖嶺上,東西向,墓前原有翁種4個、石馬2隻、石轎1台、青石望碑1對,墳墓用麻條石灰沙砌頂,前8米,整個墓葬於1958年炸毀,全部石雕盜走一空,第二處在八江鄉孫家邊;第三處在坑田鄉洲頭村旺田;第四處在佐龍鄉花園村潭江樓下;第五處在...
寨內有古墓群、古碑林、古棧道、古寨門、古習俗等文化特徵。寨上石碑數以百計,古墓有碑、路口有碑、峰頂有碑、叢林有碑。碑有塔式、牌坊式、牌樓多層式、圈頂式、平臥式等多種造型。石雕精湛,品種繁多,人物、花卉、圖案皆有,人物雕刻皆取材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實為稀有藝術珍品。現遺存10座清代碑墓,碑...
神道石雕群 神道,又叫石道。神道作為帝王陵的標誌性建築,在唐代墓葬形制中已成定例。它標誌著陵園主人的尊貴威嚴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古代,專供帝王所行走的道路叫做御道,而死後為帝王所修建的道路就稱之為神道也叫做司馬道。神道是所有石雕像集中排列的一個場所,兩側對稱安放15組共34尊石雕。製作於公元920年...
儀門建於明萬曆年間,取“有儀可象”之意,是當時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的場所。原為明代關帝廟大門,清代改稱儀門。門額上的“威揚六合”匾,則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筆,十分珍貴。在儀門東西次間與盡間的五花隔牆上,各鑲嵌刻石一方。東側為岳飛畫“關聖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將岳飛因緬懷關羽的英勇...
寅街營盤山遺存石箭簇、石刀、石鑿 彌渡天生橋區域出土新月型條型穿孔石刀和石斧 紅岩合家山出土部分青銅器和鑄造石、陶模範(戰國至西漢時期)象首雙耳帶罩熏爐(古代祭器)大埂子出土 清代收藏銀爵 蓮瓣腹侈耳爐(大埂子出土)清代收藏銀轎飾 清代粉彩牡丹騰龍雙耳大瓷瓶 清代玉帶勾 瓷雕龍風呈祥鼻煙壺 清代瑪瑙...
鐘紹京陵墓:唐朝“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陵墓位於興國縣高興鎮蒙山村境內,據興國縣誌記載,鐘紹京葬於清德鄉殷富岡(今蒙山村塘下湖),修建高碑大墓,墓前有石馬、石轎、石人。陵墓毀於文化大革命。2001年,鐘氏族人重修,此墓為乙山辛向,出坤口。對面為七坐小山,右邊為一條大河,整個氣勢猶如龜蛇鎖大江的...
泗縣流行的民間舞蹈,主要是漢族舞蹈,如龍燈、獅燈、車燈、旱船、花挑、秧歌、高蹺、花鼓燈、蚌舞、跑驢、獨桿轎、馬叉、蓮花落、面具舞等。其主要特點是熱情、剛健、明快。一般在春節、元宵等傳統佳節表演,當地人稱之為“玩會”。 文藝 版畫 泗縣民間版畫以木刻最為流行,石版畫少,一般為舊式書房印製書籍的簡單...
塗家墳從陵區結構布局到牌坊、神道、石像的擺放都跟皇家陵墓一致,只是規模略小而已。根據碑文記載,塗家墳的墓主人為中階大夫、江南布政使塗應泰與妻誥封淑人完氏。有清順治十八年(1662年)龍頭碑兩通為證。塗家墳在白芟村村北的轎頂山麓,站在這裡望去,墓群北靠轎頂山,前臨濁漳河,左有蒼龍嶺,右依...
萬盛石林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林,她由香爐山、蘆花湖、情侶泉、一線天、石鼓坪、千塔林、天門洞等幾部分組成。這些景點中,其石扇、石龜、石墓、石峽、化石、石鼓、石塔、轎歌並稱為萬盛石林"八絕"。石扇 扇面呈南北擺放,扇面直徑約6.5米,最厚處不足2米,扇高近6米。扇面重近200噸。扇柄高約1.6米,最寬...
最高點藥山主峰轎頂山海拔4041.6米,最低點溪洛渡水電站庫區淹沒線海拔600米,相對高差3441.6米。氣候 巧家縣屬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高原立體氣候,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控制,雨熱同季;冬春受極地大陸季風控制,乾涼同季。年均氣溫21.1℃,無霜期347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1.2毫米;境內太陽輻射強,年均輻射量為...
塗氏先塋,又稱塗家墳,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合漳鄉白芟村北,是清朝順治帝為褒揚忠義之臣塗應泰及其夫人完氏而修建的一座大型墓冢。塗氏先塋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東南42千米處的合漳鄉白芟村北的轎頂山麓,墓群北靠轎頂山,前臨濁漳河,左有蒼龍嶺,右依白虎山,三面靠山,一面臨水,現存有牌坊、翁仲、...
聖典採用周朝時期的祭奠儀軌,共有九項:第一項,取水上供;第二項,請神位;第三項,起轎;第四項,真身陵祭拜;第五項,接回;第六項,上供;第七項,誦讀祭文;第八項,依次祭拜;第九項,禮畢。按照周禮最隆重禮儀,香案奉兩尊一璧、九鼎八簋、太牢,獻秫酒流泉、五穀果蔬。黃帝紀元四千七百二十一年七...
古郪道是成都官道上的三台、中江段,整個成都官道有1360公里,連線射洪、萬縣等地,為石板鋪成,路寬1~1.5米,可過輿轎,馱馬,在今天的三台縣觀橋鎮方井鄉至魯班鎮仍存有幾十華里長的“古郪道”,這處地方是進出郪江的必經之路,有興趣完全可以停車訪古。這條古老的石板路上,除了通達南北,還與許多...
寇準墓 寇準墓位於鞏義芝田鎮寇家灣村東西大道旁,原墓冢高三米,已經夷為平地。墓座北朝南,墓前石碑正中題額為“旌忠”,上書“宋寇萊公墓”。歷代從開封乘船去洛陽及騎馬路過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崇。陵址與包拯墓南北相應。 包拯墓 包拯墓位於鞏義芝田鎮後泉溝村村東嶺上,距宋真宗永陵約1...
墓前石刻 在永定陵區內還有宋代著名的大臣——寇準、包拯的墳墓。寇準墓在永定陵西北6公里的寇家灣村東嶺上(今孝義鎮黑石關村),此墓原在村西伊洛河畔大路旁,系古進交通要道。過往官員經此都得下轎,下馬向“寇萊公”致禮。因此,清康熙進將它遷到東嶺。“文革”中墓被夷平,現僅存墓前石刻數件。包拯,...
在一周年或三周年滿時,要在墳前立碑、扎紙人、紙屋、紙馬、紙轎等燒給亡人在陰間使用。清明祭掃...1993年10月,考古人員在發掘沙洋縣紀山鎮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時,從墓中醬黑色的淤泥中發現了一堆散亂
2013年5月諾鄧玉皇閣古建築群(玉皇閣、文廟、武廟和木牌坊)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建設部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11月,被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評為“中國十大景觀村落”。順盪火葬墓群 順盪火葬墓群位於白石鎮順盪村,為明代墓葬建築,是...
在莽莽蒼蒼的駱來99峰上,花木扶蘇、亭廊掩映、水質清純,雞公嶺上觀日出如登天界;磨子岩下浴瀑水如沐仙泉;豬嘴洞內曾是田紀雲同志露宿之地;仙姑洞內香火繚繞,祈求太平盛世;攀感應峰體驗探險之樂;聽石老爹、石老媽竊竊私語;觀老寨門遐想古戰場金戈鐵馬,東保、西衛、南寧、北固四大寨門曾是刁化神屯兵之所...
墳塋築石為台,封土為墓,其高三丈有餘,周圍二十餘丈,加上築在距地面一、二丈高的土墩上,遠遠望去,煞似一座小山,故稱此為昭陽山,簡稱陽山。明代興化著名詩人李沂在《昭陽山》詩中寫道:“孤城野水帶斜曛,西望高原楚將墳。”可見當時的昭陽墓是何等雄偉,簡直可與高原相比。巍峨的“山子廟”建築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