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穿(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見穿,中藥材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參的全草。夏至到處暑間採收。功能主治為: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帶,癰腫,瘰癧。①《綱目》:主骨痛,大風,癰腫。②《蘇州本產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③《江蘇藥材志》:治瘰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見穿
  • 漢語名稱:Shi Jian Chuan
別名,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臨床套用,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別名

月下紅(《蘇州本產藥材》),華鼠尾草、烏沙草、黑面風、大發汗(《廣西中獸醫藥植》),石打穿、石大川(《全展選編婦產科》)。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參的全草。夏至到處暑間採收。

性味歸經

《蘇州本產藥材》:苦辛,平。

功能主治

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帶,癰腫,瘰癧。
①《綱目》:主骨痛,大風,癰腫。
②《蘇州本產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
③《江蘇藥材志》:治瘰癧。

形態特徵

紫參,又名:小丹參.一年生草本,直立或在基部下傾,高20~70厘米。莖單一或分枝,全株被有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葉為完全單葉,或上部為單葉,下部為複葉;複葉由3小葉組成,小葉片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邊緣有圓鋸齒,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單葉為卵形至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邊緣有圓鋸齒或全緣,長13~70毫米,寬8~45毫米,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1~30毫米。輪傘花序有6花,集成多輪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花序長6噸4厘米;苞片披針形,長於小花梗;花萼鐘狀,長4.5~6毫米,有11條脈紋,外面脈上和喉部均有長柔毛,上唇紫色,全緣,頂端有3短尖,兩側有狹翅,下唇有2齒;花冠紫色,長10毫米,外面有長柔毛,冠筒內面基部有毛環,上唇倒心形,先端凹,長3.5毫米,寬3.3毫米,下唇長5毫米,寬7毫米,有3裂片;雄蕊著生於下唇的基部,花絲短,花葯1室。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華東、湖北、四川、廣西、廣東、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在路邊、山坡上。

生長習性

喜溫暖或涼爽的氣候,北方可在暖季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春季3-4月播種,開淺溝條播,行距33cm,覆土0.7-1cm,播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15d出苗,齊苗後,過密處間苗,生長後期應注意鬆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澇。

藥材性狀

莖方柱形,長20-70cm,直徑1-4mm,單一或分枝;表面灰綠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長柔毛,以莖的上部及節處為多;質脆,易折斷,折斷面橢部白色或褐黃色。葉多捲曲,破碎,有時複葉脫落,僅見單葉,兩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葉脈上較明顯,輪傘花序多輪,集成假總狀,花冠二唇形,藍紫色,多已脫落,宿萼筒外面脈上有毛,筒內喉部有長柔毛。小堅果橢圓形,褐色。氣微,味微苦、澀。以葉多、色綠、帶花者為佳。顯微鑑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外被角質層,有氣孔及毛茸。柵欄組織1-2列細胞胞,海綿組織4-5列細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上下表皮內方均有厚角組織,維管束上下兩側可見纖維。莖橫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可見毛茸。皮層外側在四角棱處有4-6列厚角細胞;內皮層清晰。維管束外韌型,角隅處發達,韌皮部外側有纖維2-4列,木質部連成環。髓部大。葉表面觀: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呈連珠狀增厚,具角質紋理;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30-45μm,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單細胞,直徑18-23μm,柄短,單細胞;非腺毛多存在於葉脈處,1-11細胞,長72-1620μm,壁厚,具疣狀突起,有時細胞縊縮;氣孔直軸式。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毛少,無氣孔。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和服。

臨床套用

①治療急、慢性肝炎取紫參2兩,或加糯米稻草1兩,水煎兩次,煎液合併加紅糖半兩,兩次分服(兒童減半)。治療205例,治癒150例,進步33例,無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癒126例,平均治癒日數36天;慢性36例,治癒24例。
②治療赤白帶下取石打穿2兩,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5~7天。治療800多例,有效率80%。

化學成份

全草含甾醇、三萜成分、胺基酸。根含水蘇糖。

相關論述

1.《綱目》:主骨痛,大風,癰腫。
2.《蘇州本產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
3.《江蘇藥材志》:治瘰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