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蟬草,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石蟬草
Peperomia dindygulensis Miq.的全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喘,麻疹,瘡毒,癌腫,燒燙傷,跌打損傷,腎炎水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蟬草
- 拉丁學名:Peperomia dindygulensis Miq.
- 別稱:火傷葉、散血膽、豆瓣七、散血丹、石馬菜,豆瓣綠、紅豆瓣。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胡椒目
- 科:胡椒科
- 屬:草胡椒屬
- 種:石蟬草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胡椒草、火傷葉、石瓜子、三葉稔、散血丹、紅豆瓣、豆瓣綠、散血膽、豆瓣七、石馬菜。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歸肺、肝、膀胱經。
功效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利水消腫。
主治
用於肺熱咳喘,麻疹,瘡毒,癌腫,燒燙傷,跌打損傷,腎炎水腫。
相關配伍
1、治支氣管炎、肺熱咳嗽:散血丹、石仙桃各15g,白及9g。水煎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治麻疹盛發期:鮮石蟬草30g。水煎,調蜜服。(《福建藥物志》)
3、治燒燙傷:鮮石蟬草全草。搗爛絞汁,外塗。
4、治跌打腫痛:鮮石蟬草全草。搗爛,加酒調外敷。
5、治外傷出血:鮮石蟬草適量。搗爛,外敷。(3-5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爛絞汁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性
肉質草本,高10-45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匍匐,分枝,被短柔毛,下部節上常生不定根。葉對生或3-4片輪生,膜質或薄紙質,有腺點,橢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菱形,下部的有時近圓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頂端圓或鈍,稀短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兩面被短柔毛;葉脈5條,基出,最外1對細弱而短或有時不明顯;葉柄長6-18毫米,被毛。穗狀花序腋生和頂生,單生或2-3叢生,長5-8厘米,直徑1.3-2毫米;總花梗被疏柔毛,長5-15毫米;花疏離;苞片圓形,盾狀,有腺點,直徑約0.8毫米;雄蕊與苞片同著生於子房基部,花葯長橢圓形,有短花絲;子房倒卵形,頂端鈍,柱頭頂生,被短柔毛。漿果球形,頂端稍尖,直徑0.5-0.7毫米。花期4-7月及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溪邊或林下石縫內、濕潤岩石上。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莖肉質,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表面紫黑色,有縱皺紋及細小皮孔,具短茸毛,節上有時可見不定根。葉對生或3-4葉輪生,具短柄;葉片多捲縮,展平後呈菱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長1-3cm,寬0.5-1.5cm,先端鈍圓,膜質,有腺點,葉脈5條,兩面有細茸毛。氣微,味淡。
現代套用
治療肺炎咳嗽,麻疹,瘡毒腫痛,跌打損傷和腎炎水腫等。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選》:“祛瘀散結,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