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菊(葡萄牙的第二國花)

石菊(葡萄牙的第二國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菊是葡萄牙的第二國花(第一國花是薰衣草),別名為石竹、繡竹,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石菊莖光滑多枝,葉對生,花朵單生,有粉紅、紫紅、白或複色等品種,花期在每年5月至10月。石菊象徵著純潔的愛,也象徵著富有才能,大膽的自信和勇氣。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菊目
  • :菊科
  • :菊屬
石菊花的形成
石菊又被稱為石菊花
石菊花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瀏陽民間盛傳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在很久以前,瀏陽河畔有一秀才,酷愛菊花,經常賞菊吟詩,並把最喜愛的女兒取名“菊花”。“菊花”與書童“菊石”相愛,封建思想嚴重的秀才百般阻撓,菊花與菊石寧死不屈,在重陽節的夜晚,手挽手投入碧波潭中,從此,潭中的岩石上綻開出一朵朵潔白晶瑩的菊花。這個故事畢竟是古代人們對石菊花成因認識的一個神話,並不是科學。那么,從科學的角度如何來認識它呢?現代科學界認為,早在兩億多年以前,,瀏陽永和一帶是一片淺海,幾經滄海桑田的變遷,自然界逐漸形成以矽質燧石結核,青石放射性集體,以後又被方解石即碳酸鈣置換填充,形成了白色方解石組成菊花瓣的石菊花。還有人認為,石菊花是一種古生物化石。石菊花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待科學界進一步探究。
石菊花花形多種多樣,有蟹爪菊、繡球菊、竹葉菊、蒲葉菊、金錢菊等;有單瓣重瓣,全開、半吐之分;花有大小之別,大的直徑60公分以上,小的僅2公分。好花形體完整,形態美而多變,花色潔白晶瑩,質地堅硬細膩,花瓣能表現陰陽向背,疏密有致。雕琢藝人利用菊花石的這些特點,採用鑲空、浮雕、圓雕、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葉,浮雕成叢叢菊花。或精巧構思,立體造型,將人物進入這一獨特的工藝品,賦予天然石材以生命,使之成為一件件藝術珍品。
據傳,瀏陽菊花石發掘於清代乾隆年間。當地鄉民取石壘壩,驚詫發現石中含有“菊花”,便取回家中供奉廳堂,或者陳設於書案。後經鄉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使之成為硯台、筆筒、花瓣之類工藝品。千百年來,世代遺傳的石雕工藝巧奪天工,隨形遐想,著意於心,一件件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藝術珍品在他們手中誕生,於是石菊花便成了貢品,被歷代朝廷、宮員、富商作為收藏、饋贈的佳品。據《瀏陽縣誌》史載,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我國工藝大師戴清升的絕創“映雪”花瓶,“梅、蘭、竹、菊”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想開花”一舉榮獲“稀世珍品金獎”,至今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195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瀏陽人民將一尊巨型立體雕件“石菊森山”呈獻北京人民大會堂,供各族人民觀賞。1997年、1999年,舉國歡騰喜慶香港,澳門回歸,瀏陽人民特意創作了兩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菊花石雕,分別獻給了香港、澳門政府。
中國人素來喜愛菊花。唐代元稹贊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晉代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芳千古;南宋陸游“收菊作枕”;清代蒲松齡因自稱“我昔愛菊成菊癖,傳種不憚求千里”而被譽為愛菊之居;吳硯耕數年沉溺於栽名菊之瘦西湖,暮鼓晨鐘,與菊為鄰,為友,為師,畫菊300多種。
石菊花,一個神奇的名字,一朵神奇的花骨,一片神奇的靈石,攜鳥獸草木之靈,挾自然萬物之奇,沛然獨美。令喜愛菊花的國人,更鐘情於這融自然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的石菊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