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缸洞
- 類型:景點
- 位置:威寧縣鹽倉鎮營洞村
- 特點:泉水周圍形成的天然“石缸“
- 看上去:斗碗大小
洞泉,後山,碑銘,
洞泉
石缸洞泉眼看上去斗碗大小,泉水剃放遙周圍形成的天然“石缸“也不過三、五平方米元民和,但洞泉流經百餘公里抵夜贈漏朽達六枝龍場時江面已提充諒有百米,水深處逾兩米,流經1070公里抵重慶涪陵撲入長江懷抱時已江波浩淼。尚未從有關資料中查出它一路到底匯入了多少支流,但此“烏江行”走過的江段幾乎每公里都有溪泉與之相匯,半數支流源自祟山峻中的伏流。包括源頭挨挨道石缸洞在內的多數伏流長年有水,其餘的支流一般為季節河。
後山
石缸洞被幾棵枝葉繁茂的核桃樹擁抱著,嘩嘩的泉嗚與吱吱的蟬嗚構成合唱。泉水清臭贈徹透底,不知這亮泉在幽暗的大山深處走了多遠!石缸洞後山是一匹長長的山樑,地名有“圓圓地”“龍山坡”等,山高處的海拔約為2000米,與石缸洞有500米落差。傳說龍山坡有九十九股泉水,是九十九條龍的化身,這印證了烏江源區暗河伏流之多。若翻山行20公里可抵達草海,海拔高於石缸洞。故有專家認為料元備微,石缸洞的水源自草海。
碑銘
石缸洞周圍立四塊碑,兩塊為重慶市的涪陵人所立。五年前涪陵師專一群人背著帳蓬溯江千里來到這裡,留下了“吸烏江之靈氣報烏江之恩,保護烏江世代不忘”的碑銘。另外兩塊碑一塊是貴州“珠江貴州段暨烏江生態行新聞採訪團“所立,還有一塊是貴州環保部門所立的生態保護工程碑,都立在涪陵人的碑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