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祈夢習俗

石竹山祈夢習俗

石竹山祈夢習俗,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石竹山祈夢習俗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以九仙信仰為基礎,伴以人生禮儀、歲時節令等民俗活動,在流傳過程中又融入道教科儀,成為具有心理疏導和社會教化作用的獨特風俗,其廣泛流傳於福州、莆田、廈門等地及海外福建人聚居地。歷史上隨著祈夢與解夢活動的開展,反映人們社會生活和理想願望的各種夢的故事,也以口頭流傳或民間文學的形式廣為流傳,為石竹山信仰文化增添許多神秘的色彩。

2009年5月31日,“石竹山祈夢習俗”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Ⅹ-7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竹山祈夢習俗
  • 批准時間:2009年5月3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 保護單位:福清石竹山道院
  • 項目編號:Ⅹ-77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石竹山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僑鄉福清城西10公里處,主峰狀元峰海拔534米。石竹山山間有紫雲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鴛鴦石等奇岩怪石;崖石上留有歷代文人墨客的摩崖題刻。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與中華本土的傳統宗教文化相融合,逐漸形成了石竹山獨特的祈夢習俗。

民俗內容

石竹山祈夢習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它以九仙信仰為基礎,伴以人生禮俗、歲時節令等民俗活動,涉及心理醫學、養生學、建築學、社會學等領域,在流傳過程中又融入道教科儀,成為具有心理疏導和社會教化作用的獨特風俗。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自己的歲時禮俗,如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儀式為代表的原生態生命禮俗,表現的是人類遵循時令節氣變化的自然規律,蘊含著古代社會對農耕文化的重視和對生命的尊重,這也成為石竹山祈夢習俗與之相關的重要內容。
石竹山祈夢習俗在流傳過程中逐步衍生出四季祭典,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習俗為代表。這一天,數以萬計的民眾匯聚在石竹山“候春”,用寓意五穀豐登的稻穀、青枝、紅燭等,恭候春的到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石竹山祈夢習俗廣泛傳播於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各地,其影響遠至日本、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各地有福建人聚居的各個角落,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一種精神紐帶。

傳承人物

謝榮增,漢族,龍巖市連城縣人, 1956年8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石竹山祈夢習俗”第二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謝榮增從1975年進入石竹山道院,開始接觸祈夢習俗,並拜道院何秋香、林天恩大師為師,學習祈夢習俗規儀和圓夢技法。他查訪遺老故舊,蒐集散落民間的傳說、典故以及與石竹山道院、夢文化有關的民俗和文物,進一步加深對祈夢習俗的理解,系統總結出祈夢八要素與圓夢十斷法,其中祈夢八要素指法、侶、財、地、慧、德、師、悟;圓夢十斷法指直夢法、反夢法、間夢法、測字法、象徵法、諧音法、演義法、詩詞法、五行法、隱語綜合法。 多年來,謝榮增致力於石竹山祈夢習俗的傳承和弘揚,自1979年以來,擔任石竹山道院住持,編纂出版《石竹山道院文叢》。同時,還開創中華夢鄉石竹法派30個字輩,培養大批弟子。他於2008年10月策劃舉辦首屆中華夢鄉福清石竹山夢文化節,提高了祈夢習俗的聲譽和知名度。
石竹山祈夢習俗
謝榮增

社會影響

主要活動
2008年,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石竹山道院聯合主辦了第一屆石竹山夢文化節,傳承傳統文化,增進了海峽兩岸民間友好互動的情誼,推進兩岸的文化、經貿交流。石竹山夢文化節每兩年辦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