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碁第三中學

石碁第三中學

廣州市番禺區石碁第三中學創建於1996年9月,是番禺區規模較大的一所省一級完全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番禺區石碁第三中學
  • 外文名:ShiQi Third Middle School
  • 簡稱:石碁三中
  • 創辦時間:1996年9月
  • 類別:完全性公立中學
  • 所屬地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所授榮譽,集體榮譽,科研成果,發展前景,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138畝(9.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學校布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區互不干擾。教學區有國中樓(2座)、高中樓(2座)、綜合樓、實驗樓、藝術樓、辦公樓,且各樓層互相連通;運動區包括體育館、田徑場、籃球場(12個)、排球場、桌球館、健身路徑等;生活區包括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師生飯堂、休閒公園等。學校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先進完善,校園網覆蓋全校並且連通國際網際網路。建校初期投入約七千萬,使用至今陸續投入二千多萬。
學校全景圖學校全景圖
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24個,國中班30個,總計學生2700人。現有教師203人, 現有專任教師188人,其中高級教師48人,一級教師103人,研究生學歷13人。有番禺區名校長研究工作室研修成員1人、番禺區名教師研究工作室研修成員5人、番禺區首屆名教師培養對象3人、番禺區骨幹教師11人,各學科均有教學經驗豐富的學科帶頭人,已形成一支以高級教師為龍頭、一級教師為骨幹的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

番禺區首屆名校長研究工作室研修成員:黎澤文校長
教學樓教學樓
番禺區首屆名教師研究工作室研修成員:鄧正光、方月芹、何衍昌、陳萍、魏小東
番禺區首屆名教師培養對象:潘瑛副校長、方月芹主任、黃燕雯
番禺區骨幹教師:鄧正光、方月芹、龐潔坤、鐘小鴻、周彩紅、潘瑛、劉可獻、藍新紅、黃燕雯、孔國強、阮穎娟

所授榮譽

集體榮譽

國中畢業班工作連續六年獲番禺區二等獎,高中畢業班工作連續六年獲廣州市二等獎。學校先後被評為“廣州市教育裝備先進學校”、“廣州市勞技教育先進學校”、“廣州地區花園式單位”、“廣州市綠色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州市學校民主管理工作星級單位”、“農村信息化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國小優質學校形成機制研究’科研示範校”。2009年11月4日我校以全科全優成績通過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成為我區第一所通過該項評估的完全中學。2010年番禺區教育局向廣州市教育局推薦我校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世紀之星世紀之星

科研成果

學校是廣州市教科所和《教育導刊》的素質教育實驗基地、全國教育科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課題實驗學校,廣州市教育局第二及第三階段“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試點學校;廣州市中國小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工作試點學校。《互動教育模式研究》在番禺區“十五”教育科研立項課題成果評審中榮獲二等獎,“有效教育的操作性策略研究”課題實驗成果,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小優質學校形成機制研究”總課題組評為科研成果一等獎,學校被確認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小優質學校形成機制研究”首批科研示範校。

發展前景

逸馨園逸馨園
教學合一、主體互動、和諧發展
1、堅持德育首位,倡導全員育人。以“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宗旨,以“德育導師制”為載體,形成著眼全體、關注全面、既管又導、整體推進的學生德育工作新局面。實現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六個整合”:與辦學思想的整合,與學校管理的整合,與課程建設的整合,與教學過程的整合,與學生學習過程的整合,與教師隊伍建設的全員整合。堅持德育雙基教育的同時,加強現代化人才所需的素質教育。積極進行德育教育科研,以德育導師制為載體,紮實開展德育導師制工作,充分發掘學生的特點、優點和閃光點,幫助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克服學習、生活和心理障礙,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智和高尚的人格。
2、深化五個模式,推動教學創新。一是深化德育導師制實施模式。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導師工作,從每一個細節入手,關注學生的每一點成敗,進行有效導育。二是深化講學稿備課模式。促進有效的集體備課,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學法,策劃課堂40分鐘,提高設計的有效性,最佳化教學設計。三是深化有效教學課堂教學實施模式。以“和諧”、“紮實”、“細膩”作為參照追求課堂的有效性,最佳化講解,重視課堂講授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倡導簡潔、精煉、有效度的課堂講授,最佳化課堂結構。四是深化互動教學模式。繼承轉化已有課型模式研究成果,加強學法指導,促使學生課前有效自學,課堂互動研討交流,課後有效鞏固拓展。五是深化互動教育活動課程模式。互動教育活動課程包括以德育內容為主題並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為宗旨的教育活動及以學科內容為主體的綜合實踐活動;不斷豐富活動課程的內涵,拓展它的教育功能。通過各種關係的協調互動,強化健康而富有生氣的校園育人氛圍,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推動學生各種素質和個性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各科組進一步開發主題教育活動:主題報告會、主題討論會、主題晚會、主題競賽活動、主題社會活動、興趣小組活動。
3、自1998年開展“互動教育模式”課題研究以來,該課題被廣州市教育局立項(還是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的子課題),得到政府支持,並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十一五”規劃期間,學校將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按照“精緻化”管理思路全面實施“問責制”管理和“反思型”管理,進一步提高“導師制”德育工作成效,提升“講學稿”課堂教學效率,聚力量,謀發展,創特色,鑄品牌,寫好精緻化、優質化、規範化、特色化“四化”文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針對我校教育資源不斷最佳化、辦學規模日益擴大、辦學水平顯著提高的現狀,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走內涵式發展之路,著力夯實辦學基礎。從辦學理念的轉變到辦學實踐的創新,從教師隊伍的鍛造到學生素質的涵養,從課程理念的落實到教育科研的推進,從教學設備的完善到校園文化的營建……全面豐富新時期教育教學內涵,整體提升學校辦學實力,著力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人性化”追求,真正實現教師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與社會、時代發展要求和諧一致,從個體發展與時代發展的高度,積極探究現代化教育教學新途徑,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影響學生一生”的現代化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