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松(1901-1984),四都(今辰谿縣田灣)人。18歲時即為辰溪、沅陵一帶辰河戲班的有名鼓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長期在沅陵縣共和高漢劇團任鼓師。1956年赴北京匯報演出《李慧娘》,獲司鼓獎。次年參加中國戲劇家協會湖南分會。195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石玉松記憶力強,凡參加演出過的戲,雖只擔任司鼓,卻對全劇的台詞、鑼鼓經、曲牌等能熟記不忘,被稱為辰河戲的活詞典。1983年擔任湖南省藝術學校辰河戲科教員。他一邊教學,一邊整理傳統劇目,為劇壇留下一筆財富。撰有《辰河戲高腔音樂改革的幾點構想》等文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玉松
- 出生地:四都(今辰谿縣田灣)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84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
人物簡介
石玉松,辰河戲小生演員、鼓師。幼時,由辰河戲名鼓師石楠庭收為養子,從小在戲班受藝術薰陶,9歲時即在武聲上打二鈸。民國5年,國倒嗆傷嗓,改習場面。三年後,即成為獨當一面的年輕鼓師。民國18年,嗓音恢復,所在"雙少班"演唱小生。他所扮演的目連戲傅羅卜一角,直到被辰溪、浦市一帶觀眾稱為"上了網筋的老羅卜"。他熟諳辰河戲高、崑腔大戲劇本和音樂,司鼓功底深厚,能烘托劇情,深得演員喜愛,觀眾稱讚。1952年,參加沅陵縣劇團。1955年,參加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擔任《李慧娘》一劇司鼓,獲大會獎,1958年,為中戲劇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
主要成就
1963年,參加黔陽專區辰河戲藝術遺產挖掘工作,對挖掘傳統劇本和音樂,作出重大貢獻,並將珍藏的家傳手抄劇本18本獻給文化部門。1979年以後,不顧年老多病,還發掘出數百支高、低、崑腔曲牌;回憶整理於失傳的高腔連台本大戲《前目連》和《梁傳》,並在《湖南戲曲傳統劇本》叢書刊登。他還主持發掘了在辰河戲舞台已絕跡半個世紀的崑腔單折戲《判奸》,使中、青年演員大開眼界。作為一代名師,他不墨守成規,積極投身辰河戲音樂改革,撰寫了《辰河高腔音樂改革的幾點構想》,發表於《辰河戲教學演出紀念冊》。晚年,他任教於湖南省藝術黨校辰河戲科。他為辰河戲藝術勞碌一生,鞠躬盡瘁,臨終前二十天,還臥床逐字逐句述高腔《花目連》全部劇目,為後人研究辰河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