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洞

石灰岩洞

石灰岩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石灰岩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石灰岩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灰岩洞
  • 外文名:limestone caves
  • 別稱:溶洞
  • 釋義: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
  • 原因: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 學科:地質科學
釋義,形成機理,主要分類,典型例子,

釋義

石灰岩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石灰岩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形成機理

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當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反應方程式為: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如果受熱或遇壓強突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 反應方程式為:
Ca(HCO32 =CaCO3+CO2+H2O
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上述反應於是就形成了石灰岩洞中的各種景觀。

主要分類

按其發育演化,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石灰岩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石灰岩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乾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石灰岩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裡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石灰岩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典型例子

1、世界最大的石灰岩洞:世界上最大的石灰岩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獁猛洞,位於肯塔基州境內,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連起來的總長度達250km。洞裡寬的地方象廣場,窄的地方象長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個洞平面上迂迴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層。雨季,整個洞內都有流水,成為地下河流在坡折處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區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還有積水很深的潭,不妨稱無底潭。
2、中國最長、最深的石灰岩洞:中國現知最長的石灰岩洞是湖北利川縣騰龍洞,長約40千米;最深的為貴州水城吳家大洞。深43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