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河

石油河

石油河,甘肅省內陸河,屬疏勒河水系,在酒泉市境內,源於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祁連山疏勒峰鴨兒河腦,流經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北部、玉門市東部,沒入玉門東北部花海子。下游又稱赤金河,由於徑流基本被引用灌溉,只有大洪水時才能到到赤金鎮下游。全長150多公里。流域面積3100平方公里。靠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是玉門市工農業和城鄉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油河
  • 所屬水系:內陸河甘肅疏勒河水系花海子支流
  • 地理位置:玉門市西
  • 流經地區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玉門市
  • 發源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陶賴南山之野馬大泉
  • 主要支流:紅窯子、 南、 北天生圈溝
  • 河長:150多公里
  • 河流面積:3100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0.46億立方米
  • 尾閭:花海子
名稱由來,幹流概況,水文特徵,支流冰川,治理開發,灌溉,防洪,供水,流域概況,

名稱由來

石油河,清同治以前史載“鴉兒河”,乾隆年間仍稱“鴉兒河”。同治元年(1862),赤金採金人在鴉兒河畔,掘坑取石油,用於點燈、膏車,並始稱其河為石油河。陳雅賡《西北視察記》載:“赤金堡東南九十里,祁連山北麓,有一河丐,盛產石油,天然湧現於地面。清同治年間,堡民入山採金,往來過之,遂被發現,試燃以火,烈焰熊熊,故名其地日:石油泉。併名其河日:石油河,掘坑勺取,相沿迄今。”

幹流概況

石油河的位置及流向示意圖石油河的位置及流向示意圖
石油河上源肅北縣石包城鄉魚兒紅牧場一段河道石油河上源肅北縣石包城鄉魚兒紅牧場一段河道
石油河,在肅北縣境內36公里(肅北縣新志又說45公里),流域面積65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46億立方米。水源有二:一是祁連山疏勒峰石油河腦(5010米)和鴨兒河腦(也稱亞爾河垴、雅兒河腦(5027米,一說4924米)屬走廊南山,位於肅北、肅南縣交界處),共有冰川15條,計7.64平方公里(玉門市資料稱:45條,面積24.6平方公里);二是泉水。河水從雪山而下,行經35公里左右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分水梁山,從分水梁山及其周圍山口流出即滲入地下潛流,經20公里又形成幾股泉水出露地面,匯成野馬大泉。再向北流經石包城鄉魚兒紅草原(原為魚兒紅鄉)後,進入玉門市境內。

石油河老君廟上游一段石油河老君廟上游一段
石油河玉門舊城老君廟鎮一段石油河玉門舊城老君廟鎮一段
石油河赤金峽下游一段石油河赤金峽下游一段
石油河下游赤金鎮一段石油河下游赤金鎮一段
石油河北流68公里穿越敖包梁、鴉兒峽油礦區出山口至老君廟,偏西北流,下泄3.5公里至石油河灌區渠首,在豆腐台附近石油河灌區引水渠首下游約4.5公里處出峽谷,河道呈洪積扇狀,河水以明流加潛流形式在洪積扇上下泄,至洪積扇前緣玉赤公路處河道石油河槽分成兩岔,河水以明水和出露泉水形式流出,進入石油河灌區兩岔河道,兩岔河道在石油河灌區赤花大閘處交匯,交匯後的河道也稱赤金河,該段河道沿途均有泉水匯入,河流流經石油河灌區後進入赤金峽河道,最後進入赤金峽水庫,赤金峽水庫以下自然河道至花海子、黃土灣等灌區末端消失。全長150公里,總流域面積1580平方公里。
柏樹窪以上流經深山峽谷滲漏較小,以下兩岸和河床為砂礫層,至豆腐台兩岸砂礫高達百米以上,河床復蓋很厚,水量損失較大。豆腐台8公里以下河床開闊向戈壁灘過渡,水量小時全部滲入地下,只有在大洪水時,水流才能從舊河床流向下赤金。上赤金灌區被小石河子東河、西河、清水河分割為數塊,各河床均有泉水出露,流向下赤金。石油河在下赤金稱赤金河,其水源為泉水,為重複水量。由赤金盆地地下水出露地面,從上赤金各河溝流出,匯合在赤花大閘處引入灌溉,是下赤金與花海的共同水源。
石油河尾閭花海子地區石油河尾閭花海子地區

水文特徵

石油河在玉門市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為650平方公里。該站1978-1981年4年實測水文資料,石油河年平均徑流量為0.3618億立米。其中冰川融水占13%,其餘水量主要靠降水補給。該河水年內分配極不均衡,來水量1-3月份占總徑流量的7%,10-12月占9.7%,4-6月占26%,7-9月占57.3%,平時流量較小,6-8月為洪水期。
豆腐台以上流域面積為6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16秒立方米,年徑流量3660萬立方米。在赤金堡以上集水面積289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6秒立方米,年徑流量4580萬立方米。
由於特殊的地形和河道特點,石油河洪水時間短、流量大,經常造成災害。民國三十二年(1943)7月,祁連山區連降陰雨,引起山洪暴發,地處石油河畔的煉油廠被沖毀,7人死亡。1970年6月7日23時25分,老君廟油田31號井區發生地表塌陷。塌陷區長500米,寬150米,下沉最大深度20米。石油河河岸斜坡河床下滑20米。該區9口油井停產,地面設備遭受不同程度破壞。
1960年代-1980年代,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污染日趨嚴重。由於玉門市區(老市區老君廟鎮)工業布局不盡合理,不少廠礦單位設定在石油河沿岸,每年排放污水量為600多萬噸,污水流人石油河,造成石油河水的污染。

支流冰川

石油河支流主要在上游,主要支流有紅窯子、南、北天生圈溝等3條,在肅北縣境內。
石油河源頭位於海拔5010米石油河腦冰川群和海拔4924米的鴉兒河腦雪山冰川群,據《中國冰川》,該區共有較大冰川15條(數據和肅北縣資料基本一致),冰川面積5.73平方公里,總儲冰量1.724億立方米,多年融水量0.033億立方米。玉門志水文資料則載:石油河共有冰川45條,面積24.6平方公里,冰儲量0.81立方公里,融水量0.18億立方米,冰川融水占河流總徑流量的49.4%。豆腐台以上流域面積為656平方公里。據市水文站1978-1981年4年於豆腐台實測資料計算,多年平均流量為1.16秒立方米,年徑流量3660萬立方米。在赤金堡以上集水面積289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6秒立方米,年徑流量4580萬立方米。
花海子,石油河尾閭湖泊。原為因有北山橫阻而形成大湖漢代叫冥澤,唐代叫大澤,清初分別叫布魯湖、青山湖、花海子。湖水相通,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30公里,總面積3900平方公里。雍正間,安西兵備道王全臣,奏明朝廷開鑿皇渠,引水西流,灌溉安西五營、南北工、小宛各村田地,使布魯湖面積迅速縮小。清光緒元年(1875),開始編制的《大清會典圖》上,布魯湖的名稱已消失了。近代河道湖——赤金湖也已乾涸。

治理開發

石油河水資源幾乎全為下段玉門市使用,河流上游肅北自治縣對石油河的利用很小,夏秋季約有200人,11000頭牲畜放牧時飲用。

灌溉

石油河渠首工程。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開浚了赤金渠,分頭道渠、二道渠、三道渠、四道渠,引石油河水,灌溉農田。乾隆五年(1740),當地在赤金堡鴉兒河(即石油河),開渠36道,建閘3座。民國時期沿用舊渠道,因長期失修,河水漫流於戈壁灘,至上赤金自然形成了小石河、東河、西河。在河內多用柴茨、草皮、石頭築壩,引水灌田。建國後,1955年由甘肅省水利局在豆腐台以下8公里處勘測設計,國家投資11.2萬元,建成用木籠裝卵石結構的進水閘1座。1965年市水利局勘測設計,在原進水閘處,新建一座底欄柵式的引水樞紐,1968年開工,1969年建成,引水量3.5立方米/秒。後因河水挾帶大量的原油及電廠衝下的煤灰,粘附於柵條,失去引水排沙的作用,後於1979年遭洪水破壞。1980年進行修復,總泄水量150立方米/秒。
赤金峽水庫赤金峽水庫
赤金峽水庫,位於玉門市區西北50公里,石油河中下游峽谷中。1958年3月動工,至1959年8月建成第一期大壩工程,壩高建至17米。1962年大壩加高了2米,1966年擴建,1968年全部竣工。經過三期施工,水庫大壩高過28.55,壩頂高程1565.5米,正常蓄水位1564.0米,總庫容209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56萬立方米。設計最大泄量16立方米/秒,現安全泄量控制為8立方米/秒。水庫集水面積3440平方公里,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500年一遇校核。水庫自1959年開始運行至1987年,壩前淤積高度達13米,庫內總淤積量達709萬立方米,年淤積量28.4萬立方米。赤金峽水庫轄花海灌區及赤金鎮天津衛村和赤峽村第六村民小組,灌溉面積5.15萬畝。
疏花乾渠,為疏勒河給赤金峽水庫調水的輸水渠道,由玉門市水電局勘測設計,國家投資730萬元,自籌資金123萬元。1985年10月開工,從疏勒河總乾渠黑崖子排砂閘以下418處開口引水,穿過蘭新鐵路低窩鋪火車站和甘新公路,沿孟家沙河西側進入赤金峽水庫,全長43.44公里。共有建築物59座,其中渠道引水閘1座,排砂閘5座,渡槽1座,排洪渡槽25座,公路橋10座,大車橋10座,鐵路涵洞1座,防洪壩32.38公里。至1987年主體工程投人運行,輸水量為8立方米/秒。
石油河乾渠,始建於1955年,全長8.7公里,甘肅省水利局第四勘測隊設計,國家投資11.2萬元,同年8月動工,11月建成,卵石渠底,瀝青混凝土邊坡襯砌,引水量0.84立方米/秒,後因設計引水量小廢棄。1965年為發展農業,市水利局勘測設計,國家投資16.7萬元,1968年開工,至1969年建成,新乾渠1條,全長14.9公里,其中乾砌卵石、油沙搗縫襯砌3.5公里,漿砌卵石襯砌1.4公里。1983年對渠首工程進行改建,對於渠上段改建6.2公里,引水量為0.5立方米/秒,主要灌溉上赤金1萬畝農田。
赤花大閘,位於下赤金紅山寺以上的泉水匯流處,歷史上是赤金、花海分水口。據記載:清嘉慶三年(1798)立案,每年從農曆4月起至9月輪灌6次。4月春水,花海灌14晝夜2時半,赤金灌17晝夜;5月苗水,花海灌14晝夜2時,赤金灌12晝夜;6月苗水,花海灌14晝夜2時,赤金灌12晝夜6時;7月苗水,花海灌14晝夜2時,赤金灌12晝夜2時;8、9月水,花海每輪灌13晝夜,赤金灌17晝夜。在花海輪灌期間,上赤金各村不得攔澆。大閘以下赤金峽至天津衛的13道分水口除給天津衛的麥眼溝分一定數量的水外,其他分水口均不得引水。雖有規定,水量小時,為爭水常發生格鬥。赤花大閘從立案分水後,長期用柴草、草皮、石頭壓成臨時分水壩,每灌一次水,都要壓壩1次,耗費大量人力、柴草、石頭。1964年5—10月,由玉門市水利局設計,國家投資4.2萬元,建成一座永久性的混凝土大閘工程,設有l孔進水閘、4孔排洪閘和溢洪壩。安裝4台10噸啟閉機,控制泄洪量120立方米/秒。大閘建成至1987年,一般引水量為1528萬立方米/秒,灌溉下赤金1.28萬畝農田。其餘水量流入赤金峽水庫。

防洪

花海防洪工程。花海灌區地處石油河下游,1971年冬曾因赤金峽水庫下泄流量8立方米/秒,小泉三隊15戶人家遭受水災。1974年國家投資2.9萬元,在赤金峽水庫下游15公里處黃土崖子河道上建成混合土攔洪壩,主壩高8米,長90米,壩頂寬4米,迎水坡用乾砌塊石護面,輸水洞洞底及側牆用混凝土澆注,洞頂為鋼筋混凝土預製蓋板,洞前設操作台,安裝一台螺桿式啟閉機及平板閘門控制。
石油河防洪工程石油河乾渠在石油河東岸,與河流平行布置,自渠首以下河床向戈壁灘過渡。受山前河流戈壁洪水沖刷,於1983年建成防洪壩10公里,其中漿砌石護面3.5公里。排洪建築物7座。

供水

2003年玉門市政府駐地在原老君廟,當時玉門油田及市屬工業用水,主要靠石油河、白楊河2條水源供水。早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玉門油礦就在石油河用汽油機、柴油機拖動泥漿泵提水,供礦區生產、生活用水。建國後,隨著油田的開發,為滿足油田用水,1954年投資569萬元,建成了石油河豆腐台蓄水池及主泵房,改用電動離心泵供水。1956年又建成了自流供水工程,經過淨化處理後。用水泵輸送至老君廟油礦和鴨兒峽油礦油田注水。並埋設自流管道至礦區,供生產、生活用水。

流域概況

流域上部為肅北蒙古族自治縣,1950年7月29日成立,總面積6萬多平方千米,轄6鄉2鎮25個行政村,人口萬餘的自治縣。石油河上游段位於該縣東北角山區。居住著蒙、漢、回、藏、滿、裕固等六個民族。肅北縣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適情發展農業和林業的縣。因為適於耕種的土地很少,共有草地面積298219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0.16%。1984年牧民人均占有牲畜83頭(只),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040元,純收入在甘肅省名列第二。1999年牧農民人均收入已達3964元,比之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增長了十五倍。人由於地處偏遠,交通狀況嚴重阻礙著肅北工、商業的發展。該區工商業形式傳統,結構簡單。工礦企業規模小而分散,商貿除了初級廉價的畜牧產品外銷,基本上只限於從周邊地區采進,供給地方用度。
流域北部的玉門市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因西域和闐美玉由此通關而得名,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維”之稱。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西晉《博物志》即有記載。1939年8月玉門油田第一口油井投產,1957年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玉門建成。玉門老城就在石油河畔。玉門是鐵人王進喜的故鄉。玉門歷史悠久。商至戰國為西羌地,秦至漢初為月氏、烏孫和匈奴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建縣,即稱玉門縣,西涼置會稽郡。北魏置玉門郡。唐為瓜、肅二州地。宋屬西夏。元屬蒙古族占據。明為赤斤蒙古衛。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合靖逆、赤金二衛,復置玉門縣。1955年12月在油礦區成立玉門市(省轄市)。玉門縣隸張掖專區。1958年11月,縣、市合併為地級市。1961年12月改為縣級市,隸酒泉。2018年,玉門油田生產原油41萬噸,加工原油201萬噸。2018年,全市總面積1.35萬平方公里,轄新老2個市區、3個工業園區、10個鎮2個民族鄉,人口18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841元和16875元。除了石油,玉門有包括煤化工產業鏈、矽基材料產業鏈、鈣基材料產業鏈的資源循環產業,以及包括危廢固廢處理、風機葉片回收利用、含油廢物綜合利用處置、環保設備加工等項目的環保產業。是甘肅風電產業的發祥地。國家首批20個光熱示範項目中,4個落地玉門。躋身“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城鎮化率達到62.78%,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45平方米,玉門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