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質學(第五版)》是2018年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柳廣弟。
基本介紹
- 書名:石油地質學(第五版)
- 作者:柳廣弟
- ISBN:9787518328208
- 定價:60元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在介紹油氣水特徵、儲集層和蓋層、圈閉和油氣藏等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現代油氣成因的基本理論、油氣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氣在地殼中的分布規律。本書為了充分反映非常規油氣聚集等石油地質學新進展,拓展了儲集層、圈閉、油氣藏等基本概念的內涵,完善了圈閉與油氣藏的分類體系,將""常規油氣""聚集與""非常規油氣""聚集納入了統一的油氣成藏理論體系。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石油和天然氣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
第二節 石油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第三節 油氣勘探簡史
一、世界油氣勘探簡史
二、中國油氣勘探簡史
第四節 石油地質學的發展歷史
一、石油地質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國對石油地質學發展的貢獻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氣、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質
第一節 石油的成分和性質
一、石油的族分和組分
二、石油的化學組成
三、石油的物理性質
第二節 天然氣的成分和性質
一、天然氣的產狀
二、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三、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第三節 油田水的成分和類型
一、油田水的概念及形成
二、油田水的化學組成
三、油田水的類型
四、油田水在油氣勘探中的套用
第四節 石油和天然氣中的碳、氫同位素
一、碳、氫的同位素
二、油氣中的穩定碳同位素
三、油氣中的穩定氫同位素
思考題
第二章 儲集層和蓋層
第一節 儲集層的概念
第二節 岩石的孔隙性和滲透性
一、孔隙性與孔隙度
二、滲透性和滲透率
三、孔隙度與滲透率的關係
四、孔隙結構
第三節 碎屑岩儲集層
一、碎屑岩儲集層的儲集空間類型
二、影響碎屑岩儲集層儲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碳酸鹽岩儲集層
一、碳酸鹽岩儲集層的儲集空間類型
二、影響碳酸鹽岩儲集層物性的主要因素
三、碳酸鹽岩儲集層的類型
第五節 火山岩儲集層
一、火山岩儲集層的儲集空間類型
二、影響火山岩儲集層儲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第六節 結晶岩儲集層
第七節 頁岩儲集層
一、頁岩儲集層的儲集空間類型
二、影響頁岩儲集層儲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第八節 蓋層及其封閉能力評價
一、蓋層類型
二、蓋層封閉油氣機理
三、蓋層封閉能力的影響因素
四、蓋層封閉能力評價
思考題
第三章 圈閉與油氣藏
第一節 圈閉與油氣藏的概念
一、圈閉的概念和含義
二、圈閉的度量
三、油氣藏的概念
四、油氣藏的度量
第二節 圈閉與油氣藏的分類
一、圈閉和油氣藏分類的基本原則
二、圈閉成因類型及油氣藏按圈閉成因的分類
三、油氣藏按相態的分類
四、有關油氣藏類型的其他術語和概念
第三節 構造圈閉與構造油氣藏
一、背斜圈閉與背斜油氣藏
二、斷層圈閉與斷層油氣藏
三、岩體刺穿接觸圈閉與岩體刺穿接觸油氣藏
第四節 地層圈閉與地層油氣藏
一、地層不整合遮擋圈閉與地層不整合遮擋油氣藏
二、地層超覆圈閉與地層超覆油氣藏
第五節 岩性圈閉與岩性油氣藏
一、儲集岩上傾尖滅圈閉與儲集岩上傾尖滅油氣藏
二、儲集岩透鏡體圈閉與儲集岩透鏡體油氣藏
三、生物礁圈閉與生物礁油氣藏
四、成岩後生岩性圈閉與成岩後生岩性油氣藏
第六節 緻密儲集層圈閉與緻密儲集層油氣藏
一、緻密砂岩油氣藏
二、頁岩油氣藏
三、煤層氣藏
第七節 複合圈閉與複合油氣藏
一、概述
二、構造-岩性圈閉與構造-岩性油氣藏
三、構造-地層圈閉與構造-地層油氣藏
四、岩性-地層圈閉與岩性-地層油氣藏
思考題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與烴源岩
第一節 油氣成因理論發展概況
一、無機成因說
二、有機成因說
第二節 油氣生成的物質基礎
一、原始有機質及其化學組成
二、乾酪根
第三節 油氣生成的動力條件
一、溫度和時間的作用
二、細菌的生物化學作用
三、催化作用和放射性作用
第四節 有機質演化與生烴模式
一、有機質演化階段的劃分
二、有機質演化的基本特徵
三、有機質生烴模式
四、煤成油問題
五、壓力在有機質演化和油氣生成中的作用問題
第五節 天然氣的成因類型及特徵
一、天然氣的生成特點
二、天然氣的成因類型和基本特徵
三、不同成因類型天然氣的鑑別
第六節 烴源岩
一、烴源岩的概念
二、烴源岩的岩石類型
三、烴源岩形成的控制因素
四、烴源岩形成的地質環境
五、烴源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六、烴源岩下限標準問題
第七節 油氣源對比
一、油源對比
二、氣源對比
思考題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氣的運移
第一節 與油氣運移有關的基本概念
一、初次運移和二次運移
二、界面現象
三、溶解和擴散
第二節 地層壓力及其分布
一、地層壓力的概念
二、異常壓力成因
三、沉積盆地壓力分布
第三節 石油和天然氣的初次運移
一、油氣初次運移的相態
二、油氣初次運移的主要動力
三、油氣初次運移的通道
四、油氣初次運移模式
五、烴源岩有效排烴厚度
第四節 石油和天然氣的二次運移
一、油氣二次運移的相態
二、油氣二次運移過程中力的作用
三、流體勢與流體運移
四、油氣二次運移的通道和輸導體系
五、油氣二次運移的方向
六、油氣二次運移的距離
七、油氣二次運移的主要時期
思考題
第六章 油氣聚集與油氣藏的形成
第一節 油氣藏形成的基本條件
一、充足的油氣來源
二、有利的生儲蓋組合配置關係
三、有效的圈閉
四、良好的保存條件
第二節 油氣聚集與成藏過程
一、油氣聚集的基本原理
二、力平衡與物質平衡控制的油氣成藏過程
三、相平衡控制的油氣成藏過程
第三節 油氣藏的破壞及其產物
一、油氣藏破壞的主要地質作用
二、油氣藏破壞的產物
第四節 油氣藏的壽命和形成時間
一、油氣藏的壽命
二、油氣藏形成時間的確定
第五節 油氣成藏系統
一、油氣系統
二、油氣運聚單元
思考題
第七章 油氣分布規律
第一節 油氣田與油氣聚集帶
一、油氣田
二、油氣聚集帶
第二節 含油氣盆地
一、含油氣盆地的基本特徵
二、含油氣盆地的類型
第三節 典型盆地石油地質特徵與油氣分布規律
一、裂谷盆地
二、前陸盆地
三、走滑盆地
四、克拉通盆地
五、疊合盆地
第四節 世界油氣資源分布特徵
一、資源與資源量的概念
二、世界油氣資源
三、油氣資源的地理分布
四、油氣資源的盆地分布
五、油氣資源的地層分布
六、油氣資源的深度分布
七、全球油氣勘探趨勢
第五節 油氣分布的控制因素
一、烴源岩和生排烴中心對油氣分布的控制作用
二、二級構造帶和古隆起對油氣分布的控制作用
三、局部構造和沉積相帶對油氣分布的控制
四、斷裂對油氣分布的控制
五、地層不整合對油氣分布的控制
六、區域性蓋層對油氣分布的控制作用
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