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澍,教授,醫學博士,中國醫學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學科創始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毓澍
- 職業:醫學博士
- 畢業院校:法國里昂大學醫學院
- 職稱:教授
基本資料,個人履歷,研究專著,
基本資料
1945年畢業於法國里昂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曾經先後擔任過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天津分會會長、中華內科雜誌副主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常務編委、天津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天津醫藥雜誌主編等30餘種學術職務。現任天津心臟病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天津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名譽院長。
個人履歷
長期致力於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工作,尤其在心導管檢查術、急性心內膜下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水電解質平衡、人工心臟起搏和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等領域均取得過突出成績,獲得多項科技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50年代中後期從事心內膜下心肌梗塞、裴德拉心肌炎和陣發性心動過速等研究,其中1958年在國內首次以大系列病例報導心內膜下心肌壞死,改變了國內有關心肌梗塞部位的概念,具有重要意義,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意。早在50年代,石教授就在天津開展心導管工作。60年代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電解質平衡失調作了系統研究,並提出自己獨特見解,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具有重大的臨床價值。70年代開始潛心於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學臨床與實驗研究,創建臨床電生理實驗室,建立了整體和離體心臟電生理、心肌細胞動作電位、電壓鉗、膜片鉗實驗研究。此後,他在國內最早將希氏束電圖、竇房結電圖等記錄技術及房室程式刺激等研究手段套用於臨床。石毓澍教授發表了有關心律失常和電生理方面的論文百餘篇,其中發表“房室結雙通道與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有影響的論文10餘篇。石教授是我國人工心臟起搏事業的開拓者之一,70年代初他就著文介紹並在京津冀及寧夏等地開展體內埋藏起搏術。1975年在國內作了首例報導了經病理證實為Levs病。
研究專著
1980年以來,石教授主持和指導了各項研究課題10餘項,發表的有關論文曾獲國家和天津市優秀科技論文獎。他主編出版專著9部,其中《心律失常的診斷與治療》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心律失常的專著,1980年初版後大受歡迎,1987年根據作者新的臨床實踐與心律失常的新進展,作了大幅度修改與補充再版發行,在國內具有很大影響。1989年出版了《臨床心臟電生理學》,它是我國第一部根據自己的臨床資料完成的關於心電生理學的專著,並獲全國科技圖書二等獎。1980-1994年連續二次再版發行了石教授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共同完成的《冠心病》。1994年石教授總結了他臨床經驗和最新近展,出版了《臨床心律學》,並獲國家科技圖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