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狀糠疹

本病曾稱為石棉狀,因頭部鱗屑堆積成的厚痂酷似石棉狀,又非真菌感染,故宜使用石棉狀糠疹之名。本病好發於青少年的頭皮,女性多於男性,病程呈慢性經過,易誤診為脂溢性皮炎、頭皮銀屑病及白癬等。

基本介紹

  • 別稱:石棉狀癬
  • 英文名稱:pityriasis amiantacea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青少年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頭皮
  • 常見症狀:毛髮鞘、糠狀鱗屑和毛囊口棘狀隆起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石棉狀糠疹病因尚不明確,真菌檢查陰性,組織學可發現皮脂腺萎縮。通常認為本病為皮脂溢出的乾性型而退行性改變。亦有學者認為系毛囊角化所致,臨床可見毛囊口角質增殖,增殖的角質隨頭髮向上移行即成為發鞘,脫落後形成糠秕狀鱗屑。

臨床表現

本病的主要症狀為毛髮鞘、糠狀鱗屑和毛囊口棘狀隆起。
1.毛髮鞘
其特徵為頭髮近端有酷似石棉結晶的純白色鞘狀物包繞,以頭髮的毛乾為中軸,可上下移動。鞘狀物隨時間推移或因污物附著而變為灰白色或灰黃色,逐漸失去石棉樣色澤。
2.糠狀鱗屑
白色糠狀鱗屑堆積、黏著在頭髮根部和頭皮而成大片厚痂,用力剝離可見層層小片鱗屑脫落。白色厚痂處的頭髮及頭皮無異常改變。
3.毛囊口棘狀隆起
成石棉狀,純白色,緊緊包繞頭髮根部。

檢查

組織病理:無特異性改變,毛囊口有角質增生,有時可見皮脂腺退化。

診斷

根據其皮損特點,好發部位不難診斷。

鑑別診斷

1.頭皮銀屑病
亦可出現散在白色鱗屑性斑片,但無白色發鞘且局部鱗屑往往將頭髮縮緊呈束狀,又稱毛筆狀發。白色鱗屑與頭皮結合緊密,強行剝離鱗屑,可發現點狀出血,身體其他部位常有同樣的損害。
2.乾性皮脂溢出
臨床表現為頭部瀰漫性、灰白色、細小糠秕狀鱗屑,鱗屑不會形成大片厚痂,無白色發鞘,頭髮可脫落、稀疏。
3.白
的受累頭髮根部也可以出現白色套樣菌鞘,形成白色鱗屑性斑片,但頭髮明顯受累,病發無光澤,長出頭髮0.5cm左右即自行折斷,真菌檢查陽性。

治療

1.在發病初期病情較輕時,可選擇具有脫脂、去頭皮屑作用的洗髮劑洗頭,如2%酮康唑洗髮香波、2.5%二硫化硒香波等。可口服維生素B6作為預防和輔助治療。
2.頭部痂皮較厚者可選擇局部外用角層剝離劑,如5%~10%硫磺軟膏、5%水楊酸軟膏、0.1%維A酸軟膏等。

預後

本病經過緩慢,常持續多年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