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栗葉

石栗葉

石栗葉,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 (L.) Willd.的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活血通經,止血之功效。用於閉經,金瘡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栗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大戟目
  • :大戟科
  • :石栗屬
  • :石栗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微苦,性寒。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活血通經,止血。

主治

用於閉經,金瘡出血。

相關配伍

治閉經:取生石栗葉四兩,和豬腰煎湯服之。亦能下胎。(《嶺南採藥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搗敷;或乾品研粉敷。

使用注意

本品能墜胎,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石栗又名:燭果樹。常綠喬木,高達18米,樹皮暗灰色,淺縱裂至近光滑;嫩枝密被灰褐色星狀微柔毛,成長枝近無毛。葉紙質,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萌生枝上的葉有時圓腎形,具3-5淺裂),長14-20厘米,寬7-17厘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闊楔形或鈍圓,稀淺心形,全緣或(1-)3(-5)淺裂,嫩葉兩面被星狀微柔毛,成長葉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星狀微柔毛或幾無毛;基出脈3-5條;葉柄長6-12厘米,密被星狀微柔毛,頂端有2枚扁圓形腺體。花雌雄同株,同序或異序,花序長15-20厘米;花萼在開花時整齊或不整齊的2-3裂,密被微柔毛;花瓣長圓形,長約6毫米,乳白色至乳黃色;雄花:雄蕊15-20枚,排成3-4輪,生於突起的花托上,被毛;雌花:子房密被星狀微柔毛,2(-3)室,花柱2枚,短、2深裂。核果近球形或稍偏斜的圓球狀,長約5厘米,直徑5-6厘米,具1-2顆種子;種子圓球狀,側扁,種皮堅硬,有疣狀突棱。花期4-10月。

生長環境

野生或栽培於村旁及疏林中。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葉卵形至闊披針形或近圓形,長10-20cm,寬5-17cm,表面棕色,兩面均被銹色星狀短柔毛,有時脫落;葉片不分裂或3-5淺裂;葉柄長6-12cm,先端有2枚小腺體。

相關論述

《廣東中藥》:“通經,清瘀熱,治白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