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太平鼓

石景山太平鼓

石景山太平鼓是北京市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通過節奏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情緒,風趣幽默、生活氣息濃郁。

太平鼓可邊打邊舞,也可間打間唱,鼓和舞有機配合。鼓既為樂器又為道具,左手搖環,右手擊鼓,隨著鼓點的節奏,翩翩起舞。婦女的基本動律是“扭勁”、“顫勁”,男性舞者的動律特點是“搧勁”和“艮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景山太平鼓
  • 分類:傳統舞蹈
  • 地區:北京市
  • 保護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簡介,特點,傳承保護,

簡介

石景山太平鼓以五里坨、模式口、北辛安、古城村、衙門口等村最為盛行,曾在天安門廣場、吉祥劇院等處演出過,距今至少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太平鼓形如蒲扇,下有鼓柄。鼓形有正圓、扁圓、梯形、八角形多種。其主要的傳承方式為家族式傳承,其次為村民們自發學來,第三為婚姻傳承。

特點

石景山區太平鼓的音樂主要由鼓點和曲調兩部分組成。鼓點有十幾種之多,擊鼓技法有正面擊、反面擊、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顫鐵環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響。
石景山太平鼓是京西太平鼓的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地域特色濃郁,是自娛性很強、深受民眾喜歡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其風格獨特,流傳廣泛,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
此外,從鼓的製作工藝到在舞蹈中發揮的多種表演作用,太平鼓已經超越了作為樂器音響載體的單純功能,成為具有強烈地域文化象徵的器物,是當地老百姓文化認同的標誌。每次打太平鼓都是一次人與人、村與村之間互相交往、溝通感情的機會。
石景山太平鼓與京西太平鼓的鼓形一樣,均呈蒲扇形,下有鼓柄;鼓形分為正圓、扁圓、梯形、八角形多種;鼓圈為鐵質,鼓面用羊皮單面蒙制;鼓柄下方有如意環套,綴有鐵環數枚;鼓鞭(即鼓槌)用藤棍製成。
石景山太平鼓的表演套路和鼓點有撲蝴蝶、斗公雞、圓鼓、方鼓、搖頭跪、扎籬笆、拉抽屜、套環(又叫彎彎繞)、接鼓、大扇鼓、小扇鼓等十餘種;擊鼓技法分為正面擊、反面擊、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顫鐵環等,形成清脆多變的音響。其表演風格也有女性的“扭勁”、“顫勁”和男子的“煽勁”、“艮勁”的特點。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石景山太平鼓的表演風格兼具雄健灑脫、堅實有力和風趣幽默、詼諧生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套路為“撲蝴蝶”和“斗公雞”,可邊打邊舞,也可間打間唱。各村的表演套路也有差異,如劉娘府村多唱“四喜歌”,模式口村多唱“悲調”,五里坨村多唱“百花名”,衙門口村多唱“十二月古人名”。石景山太平鼓曾在天安門廣場、吉祥劇院等處進行過表演。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市石景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石景山太平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