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廩(衡山五峰之一)

石廩(衡山五峰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廩是衡山五峰之一,俗稱雷缽底。因形似倉廩而得名。 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道十二·湘潭縣》:“ 衡山 石廩峰 最高,巨木千尋,蛟井連屬。”石廩生於明正德癸酉七月初九日亥時,卒缺,石佾三子,字邦鎮,號絅齋,系宿松石姓始祖興宗公下九世裔孫,明嘉靖選貢,嘉靖四十年(1561)授江西贛州府安遠知縣,致仕後,倡修四修宗譜。祀安遠名宦祠,載通志、郡志、邑志宦跡傳。據《安遠縣誌》記載:此年(1561)廣東饒平張璉一股,流入興國、萬安、泰和等縣,殺江西副使汪一中、執參政王應時等。新撫陸穩遣石廩率黃鄉、葉槐等逐之出境。《贛州府志》則這樣評價石廩:莊嚴端介,人不敢幹以私。懲奸、剔弊、吏畏、民懷。甫一期,遭讒而去,士庶遮道扳留。

基本介紹

石廩峰又稱雷缽嶺,座落於衡山縣店門鎮,山體延至衡山縣馬跡鎮,主峰海拔1189.3米。其山崖上凸出兩個長圓的巨石,似開啟的兩扇門,從下仰視,兩石渾為一體,又好似大門緊閉。《方輿記》云:“形如倉廉,有二戶,一開一合。”故名。《湘中記》云:“閉則歲豐,開則歲儉。”《總勝集》云:“暴風雷雨,山下居人聞閉石門之聲。”歷代詩人甚多題詠。宋代畢田《石廩峰》詩:“時雨聞開合,年秋識儉豐。新陳四時雪,啟閉一天風。”朱熹《石廩峰》詩云:“七十二峰都插天,峰名石廩舊名傳。家家有廩高如許,大好人間快活年。”峰頂有一清泉,名“石雷池”。峰北有一石洞,深不見底。四周原有將軍廟、望夫樓、七星潭、陳真人煉丹台、禹王餘糧石、迷津等勝跡。舊傳,劉遺民游衡山至絕谷,遙見兩石困,隔水不得渡,復還。遇一叟雲,夕陽津之東,石困中皆仙方上藥。劉再往,路迷不復至,因曰迷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