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行政村隸屬 大理市灣橋鎮村委會,地處灣橋鎮東邊,距灣橋鎮政府所在地2.00 公里,到灣橋鎮道路為 彈石 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25公里。東鄰洱海,南鄰磻溪,西鄰大麗路,北鄰中莊村委會。轄大寧邑、 新溪邑、小寧邑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784 戶,有鄉村人口3284 人,其中農業人口 3284 人,勞動力 1784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377 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11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795戶通自來水,有 0 戶飲用井水,有 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795 戶通電,有 795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795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63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50戶(分別占總數的 80.3%和56.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0.5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2.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2 輛,拖拉機 8 輛,機車 23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278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278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68畝。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01 戶;完成血防農業綜合畜改4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15 戶;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8 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5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1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08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6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8502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627萬元,占總收入的9 %;畜牧業收入4963萬元,占總收入的27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948頭,肉牛 529 頭,肉羊 0 頭);漁業收入 573 萬元,占總收入的 3%;林業收入 85 萬元,占總收入的 0.5%;第二、三產業收入11132 萬元,占總收入的60 %;工資性收入 122萬元,占總收入的0.6 %。農民人均純收入 6305元,農民收入以 農業 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7人(占勞動力的 18%),在省內務工 346 人,到省外務工 11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78 畝(其中:田2278畝,地 0畝),人均耕地 0.68 畝,主要種植 水稻、蠶豆 等作物;擁有林地 922.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00 畝;草地 0.00 畝;荒山荒地 0.00 畝,其他面積 0.00 畝。有自然風光的旅遊等資源。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795 戶,共鄉村人口3355 人,其中男性 1510 人,女性 1845人。其中農業人口3355 人,勞動力 2012 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人口為3305, 漢族36人, 彝族14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65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55.5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325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9.1%;享受低保 110 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5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2.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6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0 戶,占農戶總數的 %。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農業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 縣內。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8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水稻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米、大蒜、蔬菜 產業。擁有企業 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個;專業合作組織 8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8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120人 。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73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27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00 元(勞均 0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0.00 萬元,有固定資產22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b (自行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尚未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3,6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2人,在校學生 182人,距離 鎮中學0.8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3 人,其中小學生182人,中學生201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11年被灣橋鎮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單位等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1、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2、農田水利設施還不夠健全,適時灌溉和排水存在障礙;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路子窄,農村經濟發展不是很快。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今後發展的思路和重點:1、不斷調整農業產為結構,減少糧食作物面積,增加經濟作物,重點發展大蒜、冬瓜等蔬菜,以穩糧,興菜促經濟的發展思路引導農民調整結構;2、走種養結合的道路,大力發展奶牛養殖和生豬發展,積極鼓勵和扶持重點戶;3、加強科技和實用技術的培訓,有組織地每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0人,逐步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4、充分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引進人才和資金,開發快活林和新溪邑碼頭的海濱遊樂場所,多輪驅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5 個,下設 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75人,少數民族黨員 175 人,其中男黨員 112 人、女黨員 63人。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11等 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5 個,共有團員 98 人。
人文地理
白族是一個傳統、典型的、擁有所有的白族民風民族風情,每年農曆“三月三”朝山會是白族人民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盛會,相傳在唐宋年間就已經在白族地區遠近聞名,它是大理古代有名的——佛都,“三月三”朝山會,表達了白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想往,對封建包辦婚姻制度的抨擊,傳頌人間真善美,對勤勞、勇敢、善良的勞動人民的歌頌,也是人們期盼豐收、安居樂業、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傳說中要唱白族調也只能從三月
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2009-2010年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10萬元。並將小寧邑村建設為新農村示範村,同時新建了5個黨支部活動基地,實施百村整治、村村通工程,極大地改變了村容村貌。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