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峽遺址:1973-1978年考古發掘報告》是2014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峽遺址:1973-1978年考古發掘報告
- 作者: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博物館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頁數:902 頁
- 定價:580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103930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石峽遺址的文化內容既具有自身的明顯特點,又與長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有不同程度的聯繫。如果將各期段的文化遺存同周鄰地區的相關文化進行比較,便可發現有一個逐漸接近和趨同的現象。第一期文化僅跟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草堂灣等少數遺址有一些相似之處。第二期文化即石峽文化不但有較大的分布範圍,而且與南嶺以北的樊城堆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與江浙地區的良渚文化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同期文化也有一定的聯繫。第三期文化同珠江三角洲和東江流域的同期文化都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同江西的吳城文化等也多有聯繫。第四期文化幾乎分布於廣東全境,應該是南越先民的文化,同古稱百越地區的諸多文化也有相當的聯繫。幾千年間,各地文化的聯繫和交流逐漸加強,甚至逐漸走向融合的過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遺址的地理位置及環境
第二節 發掘經過
第二章 地層堆積與文化分期
第一節 地層堆積
第二節 文化分期
第三章 石峽第一期文化遺存
第一節 生活遺蹟和遺物
一、遺蹟
二、遺物
(一)夾砂陶器
(二)泥質陶器
第二節 小結
第四章 石峽第二期文化遺存——石峽文化
第一節 生活遺蹟和遺物
一、遺蹟
(一)房基
(二)灰坑
(三)柱洞
(四)灶坑
(五)紅燒土
二、遺物
(一)石器
(二)玉器、裝飾品
(三)陶器
(四)其他遺物
第二節 墓葬
一、墓葬分布與層位
二、墓葬形制
三、葬式與葬俗
四、關於隨葬品的陳放位置
五、隨葬品的數量和種類
六、墓葬介紹
(一)早期墓
(二)中期墓
(三)晚期墓
第三節 墓葬出土遺物
一、石器、玉器
(一)石器
(二)玉器、裝飾品
二、陶器
(一)夾砂陶
(二)泥質陶
三、其他遺物
第四節 分期與年代
(一)早期墓
(二)中期墓
(三)晚期墓
第五節 小結
一、文化特徵和文化性質
二、與相關遺存的文化關係
三、生產與社會發展階段
第五章 石峽第三期文化遺存
第一節 生活遺蹟和遺物
一、遺蹟
(一)灰坑
(二)柱洞
(三)灶坑
(四)廢窯
(五)紅燒土
二、遺物
(一)石、玉器
(二)陶器
第二節 墓葬
一、概述
(一)墓葬分布
(二)墓葬分期
(三)墓葬基本情況
二、隨葬器物
(一)石器
(二)陶器
第三節 小結
一、層位堆積
二、遺蹟
三、文化遺物
四、墓葬
五、與周邊地區同期文化遺存的關係
第六章 石峽第四期文化遺存
第一節 生活遺蹟和遺物
一、遺蹟
(一)灰坑
(二)柱洞
(三)紅燒土
二、遺物
(一)石器
(二)玉、石裝飾品
(三)陶器
(四)青銅器
第二節 小結
一、文化特徵
二、文化性質及年代
第七章 結語
一、文化面貌
二、與相關文化遺存的關係
附表
附表一 石峽遺址地層文化性質和探方地層關係對應表
附表二 石峽遺址灰坑登記表
附表三 石峽文化G(灰溝)、牆基槽登記表
附表四 石峽文化房基柱洞登記表
附表五 石峽文化柱洞登記表
附表六 石峽文化墓葬一覽表
附表七 石峽三期文化墓葬一覽表
附表八 石峽文化出土栽培稻遺蹟登記表
附表九 石峽遺址石器石料鑑定表
附表十 石峽三期文化遺存陶器刻劃記號登記表
附表十一 石峽四期文化遺存陶器刻劃記號登記表
附表十二 石峽四期文化遺存青銅器一覽表
附錄
附錄一 石峽文化初論
附錄二 石峽文化霤測定年代數據
附錄三 關於栽培稻遺蹟
附錄四 穀物標本鑑定意見書
附錄五 T47下層窖穴出土稻米標本的鑑定意見
附錄六 石峽遺址42號、47號墓稻米的鑑定意見
附錄七 廣東省糧食作物研究所(現改水稻研究所)
錢泳文關於石峽遺址栽培稻的意見(摘要)
附錄八 關於鐵錳質淋濾層標本的鑑定
附錄九 關於M47石鉞和M86石鉞石料的鑑定
附錄十 關於46號墓和51號墓木炭標本的鑑定
附錄十一 關於石峽遺址70號墓屍體骨架鑑定意見
附錄十二 曲江石峽建築遺址現象的管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