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峽口

在浙江諸暨楓橋鎮東十二里樂山境內芝塢山(石峽)風景區內,也稱石鴨口,距紹興、諸暨城區各25公里,處崇山峻岭之口,有獅子白象守門之相,四周山清水秀、林茂竹秀、鳥語花香、景色清幽。石峽間有條小溪,源發會稽大山,一年四季溪水清澈見底,溪間巨石似一隻只石鴨,小石似一個個鴨蛋,卵石遍布整條小溪。這些巨石傳說為石鴨所變,卵石為石鴨所生的鴨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峽口
  • 地理位置:浙江諸暨楓橋鎮
  • 著名景點:溪間巨石似一隻只石鴨
  • 別稱:石鴨口
名稱來源,歷史淵源,相關景點,人物,地圖信息,

名稱來源

石峽間有條小溪,源發會稽大山,一年四季溪水清澈見底,溪間巨石似一隻只石鴨,小石似一個個鴨蛋,卵石遍布整條小溪。這些巨石傳說為石鴨所變,卵石為石鴨所生的鴨蛋。

歷史淵源

唐末五代時,後梁開平元年(公元九零七年),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之王錢鏐被封為越王(俗稱錢大王),次年,錢大王決定大興土木,一為解決錢塘江難渡,準備驅石作橋;二為在泌湖建造皇宮,因宮前所設金獅白象,都需要用整塊岩石雕鑿,也需要驅石。錢大王手中有一鋼鞭,因其鋼鞭能撼山趕石,人稱“趕山鞭”,錢大王需要採集大批巨石。便親自從會稽大山上趕下一大堆巨石,巨石在錢大王“趕山鞭”催動下變成一群鴨子,錢大王的“趕山鞭”一揮,這些鴨子還能產下一個個金蛋,一大群石鴨在錢大王“趕山鞭”催動下乖乖地順勢而下.途經石峽口遇到一潭清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溪兩岸山崖奇特,風景秀麗,鴨群就在溪間戲耍,遊玩,就停了下來。錢大王屢屢揮鞭,群鴨毫無去意,此時已時值深夜,錢大王足足趕了半夜,鴨群還在溪間兜圈,溪畔有一老婆婆告訴錢大王“天一破曉,鴨子將又變為巨石”,錢大王心中大急,“趕山鞭”連連揮動,群鴨就是不走,趕呀趕,趕呀趕,越急越趕,越趕越急,忽聞一聲雞鳴,石鴨如雲起飛,不一會巨石片片飛墜溪中,錢大王也不慎滑了一跤,仰天一跌,一屁股坐在石峽岩石上,他又氣又惱,把“趕山鞭”猛地戳在石峽溪岩石中,把自己穿在腳上的兩隻皂靴一脫,一隻皂靴丟到單家甸山上,一隻皂靴拋到諸暨和東陽交界山上,驅石不成,錢大王心中懊惱,隨手用力一鞭揮去,石峽溪邊頓時壁立百丈。
由於錢大王的“趕山鞭”在石峽溪岩石中一戳,從此留下一個深約三尺,直徑約三尺,四周渾圓,光滑的石洞。一大群石鴨也就留在石峽溪中,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卵石。錢大王的兩隻皂靴也變成巨岩,一隻還留在大祝道上單家甸山頂上,人稱“皂靴腳”,另一隻則被他隨手一拋,掉在諸暨和東陽交界的山上(至今尚存)。

相關景點

因為這個神話傳說,所以後來也有人把石峽口稱為石鴨口。關於錢王趕山驅石的傳說,楓橋境內另一座名山石撼山的來歷也與此有關。

人物

金善寶(1895-1997年),男,浙江諸暨人,中國農業教育家、農學家和小麥專家,中國現代小麥科學主要奠基人。
金善寶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業專修科,1930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院和明尼蘇達大學農學院進修,研究植物生理學和遺傳學。1932年回國,先後在浙江勞農學院、國立浙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私立江南大學等校任副教授、教授、農藝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大學農學院(今南京農業大學)院長,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副部長,南京市副市長,南京農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
金善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金善寶同時還是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美國農業服務基金會永久榮譽會員”獎牌獲得者。
金善寶為中國培養了幾代農業教育、科研和生產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麥優良品種,最大年種植面積達7000多萬畝,為中國小麥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後又發現並定名了中國獨有的普通小麥亞種——雲南小麥。主編的《中國小麥栽培學》、《中國小麥品種志》、《中國小麥品種及其系譜》和《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等專著,集中反映了建國以來作物科學,特別是小麥科學的發展與成就。

地圖信息

地址:紹興市諸暨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