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島灣

石島灣

石島灣,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榮成市石島鎮。面積31平方公里,水深7米,海岸線長15公里,灣口東南向敞開,寬約5公里。海灣南邊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石島港,國內外客商來往頻繁。這裡還有豐富的漁俗文化,有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見證地——赤山法華院,漁俗濃郁的漁村——大魚島村,家家養花、一年四季花香不斷的花村——南車村,人人會繪畫、畫家輩出的畫村—牧雲庵,還有朝陽洞、鳳凰湖等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島灣
  • 地理位置:山東半島東端榮成市石島鎮
  • 面積:31平方公里
  • 灣口:東南向,寬約5公里
  • 所屬海域:黃海
位置境域,海岸,島嶼,海域特徵,海水理化特性,海水運動,氣候,自然資源,魚蝦類,潮間帶、潮下帶生物資源,經濟價值較高的生物,社會經濟,海港,漁業,養殖,簡介,度假療養設施,石島灣度假區,石島灣休療別墅區,

位置境域

石島灣在膠東半島的位置示意圖石島灣在膠東半島的位置示意圖
石島灣境域示意圖石島灣境域示意圖
石島灣,位於山東省榮成市石島鎮東。 東起鏌鋣島, 西至黃石板嘴,為大半橢圓形開灣,縱深7.5公里, 平均寬4公里,面積31平方公里,水深7米,海岸線長15公里,軟泥底。灣口東南向敞開,寬約5公里。可避西及偏北風,當南風超過6級時,灣內即起大浪,東南風尤甚,此時涌浪侵入,水位隨之增高。此灣分內外兩部分,以炮台嘴向北與石嘴向東引線相交,此線以西為內灣,余者為外灣。
平均高潮間隙02時12分,平均低潮間隙07時52分, 大潮升3.1米,小潮升2.7米,平均海面1.7米。在灣口南端附近,漲潮西流, 落潮東流;灣口西端,漲潮南流,落潮北流,流速2-15海里/時;灣內其他區域漲潮北北西流,落潮東南流,流速1-2海里/時;碼頭附近流速緩慢,約0.5-0.54海里/時。灣口西側有礁石向外延伸0.5公里,其間有乾出礁;灣北濱的牡蠣岩東西各約3.7公里連線以北多礁石; 灣西濱岸線曲折多礁,航海者宜慎。灣西築有商業、漁業碼頭各一。

海岸

從成山頭至鏌鋣島的東部海區,基本上屬於以岩礁為主的沙岩混雜底質類型,灘面傾角較大;從鏌鋣島至鳳凰尾的南部海區,基本上屬於岩礁地底質類型,灘面傾斜角度大;從鳳凰尾至蔡官河口的西部海區,基本上屬於泥質或沙質類型,灘面傾斜角度小,潮間頻寬達千米。淺海部分的底質狀況大體與潮間帶部分相似,在5米等深線以內基本相同,向外底質逐漸變細,在10-15米等深線以內,除少數明顯的水深岩礁外,皆屬沙質或泥質底質,再向外多屬泥或稀泥底質。
比較突出的岬角有:
島東頭,位於鏌鋣島後海崖村東1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6°55′,東經122°32′。此角呈不規則三角形, 面積約250平方米,海拔10.1米,海岸線長0.25公里,系水成岩結構。岬角東部和南部多礁石,不適宜貝類生長。
曲家嘴,位於石島港北部、 寧津鎮東南海村南約1公里處,地理坐標:北緯36°55′,東經122°28′。此角南北走向,北與大陸相接,呈不規則三角形,長0.5公里,平均寬0.06公里, 面積0.03平方公里,海拔6.5米,海岸線長0.75公里。岬角南部多礁石,不適宜貝類生長。
東南高角,位於鏌鋣島南窪村南, 地理坐標:北緯36°53′,東經122°30′。呈不規則三角形,面積200平方米,海拔28米,海岸線長0.3公里,是海上要衝,角上設燈塔一座。
炮台嘴,位於石島鎮石島海港南端、石島街東部,地理坐標:北緯36°53′,東經122°26′。 南與大陸相接,呈不規則的長方形,長0.4公里,平均寬0.2公里,面積0.08平方公里, 海拔18米,海岸線長1公里。岬角東部多礁石,西部是岸壁碼頭,北有突堤碼頭。
黃石板嘴,位於石島鎮石島街東南1公里、張家村東1.5公里處,地理坐標:北緯36°52′,東經122°26′。東西走向,長0.5公里,平均寬0.2公里,面積0.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公里,呈不規則三角形。岬角東南部多礁石,產貝類。

島嶼

鏌鋣島,位於寧津鎮東南海域(北緯36°54′48″,東經122°31′00″) ,為榮成最大的島,東北至西南走向,長5.3公里,平均寬0.84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岸線長20.22公里,最高海拔31米。該島地形較為平坦,西、南、東三面常年受波浪侵蝕,岸線後退,展布大面積的海蝕平台和10餘米高的海蝕崖,只有北部波影區發育有兩條沙嘴和其間的大瀉湖。1972年修築海堤公路穿過瀉湖與陸地相連。島上大部分地區被殘積物覆蓋, 僅在島的四周和路邊有基岩出露。出露的地層為太古界-元古界膠東群上部富陽組地層,主要為黑雲英片岩、斜長角閃岩、花崗片麻岩及少量的大理岩。地下水比較豐富。 1984年獨設一鄉,1995年轄9個行政村,人口4548人,耕地3040畝。該島地理位置優越,是石島港的天然屏障,發展漁業和旅遊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島上有燈塔一座,1985年修漁港碼頭一座,西部海域具有修建5萬噸級港口的優良條件。該島因形似古劍鏌鋣,故名之。
黑島子島,位於鏌鋣島正南0.3公里(北緯36°53′30″,東經122°29′42″),該島呈橢圓形, 南北走向,長0.025公里,寬0.02公里,面積0.0005平方公里,岸線長約0.1公里,最高海拔5.2米,距大陸最近距離2.35海里。該島基岩裸露,無植被覆蓋。出露的地層為太古界-元古界膠東群的變質岩系。 四周岸壁很陡,海蝕地貌發育。因礁石呈黑色而得名。

海域特徵

海水理化特性

表層溫度:變幅較小, 年均溫12.3℃。2月水溫最低,月平均為1.3℃;9月水溫最高, 月平均為22.4℃。4-5月升溫最快,10-11月降溫最快。3-8月南部海區水溫較北部海區偏高, 9月至翌年2月反之。極值:最高水溫27.1℃,出現在1966年8月15日;最低水溫-2.8℃,出現在1969年2月2日。 潮間帶年平均灘溫為15℃。8月最高,為25.8℃;12月最低,為1.2℃。間隙水年均溫12.64℃。10月最高,為21.02℃;12月最低,為1.57℃。
透明度:海水透明度為50-250厘米,平均為120厘米,以3、9月份最大,可達600厘米。
水色:水色一般低於19號。 海冰一般年份內灣只有輕微結冰現象,結冰期是1月末至2月初。
鹽度:1960-1982年觀測統計,近海鹽度年平均為31.63‰。6月的鹽度最高,8-9月的鹽度最低, 除12月外,南部海區鹽度低於北部海區。極值:最高是32.74‰,出現在1962年12月14日; 最低是27.3‰,出現在1965年1月14日。在成山頭東北有一鹽度高於33‰的高鹽中心。間隙水的鹽度為31.83‰。 PH值淺海水和間隙水的PH值均為8.19。

海水運動

潮汐:石島以西為正規半日潮,石島以東為不規則半日潮。因成山頭外有一無潮點,所以潮水變化幅度較小,平均大潮升141-314厘米,平均小潮升119-239厘米。每天的兩次高潮也有一定的差異,晝長時,夜間潮大於白日潮; 夜長時則反之。全年平均高潮在黃海水平面以上0.4米左右,低潮在黃海水平面以下0.35米左右。最高潮在黃海水平面以上1.07米,最低潮在黃海水平面以下1.40米,最大潮差1.65米左右。
石島附近一帶為中段,農曆每月初一第一次高潮出現時間平均在2點11分(九月至翌年一月每月初一第一次高潮出現時間在1點半左右) ,以後每日第一次高潮出現時間比前日推遲50分鐘,最大潮差為2.6米,大汛潮潮差平均為2.2米, 小汛潮潮差為0.9-1.4米。民眾通過多年觀察發現海潮漲落規律,總結成諺語:“初八,廿三,正晌午時乾”、“初一、十五兩汛海”、“初二、三和十七、八起大汛,初十、十一和廿五、六死訊”等。
海流
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海流比較複雜。近岸多屬環岸流,流速較小,一般為0.15-0.5米/秒; 10米等深線以外流速較大,一般為0.8-0.9米/秒。
流向:西南-東北向。
波浪波型:境內近海有風浪和涌浪,以風浪為主,且年際變化不大。石島海面風浪頻率平均為98%。涌浪次數隨季節變化明顯,石島海面7月涌浪頻率高達59%,1月僅11%,全年月平均為26%。
波向:累年觀測各月風浪、涌浪主波向均為向岸向。石島風浪時主波向為西南向,頻率為8%;涌浪時為南向,頻率為11%。
波高:因地理位置不同和季節變化而有差異。石島海面月平均波高為0.2-0.7米,7月為0.7米, 1月、12月為0.2米,年均為0.4米。石島海面最大波高達6.3米,出現在1960年7月28日。內灣受風影響較小,最大波高3米;近海受偏東風影響明顯,最大波高6.9米。

氣候

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濕潤氣候,大陸度為53.1,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因三面環海,受海洋調節顯著,海洋性氣候特點表現突出,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季風明顯、空氣濕潤、降水集中等特點。根據1953-1980年間氣象數據,以候均溫10℃和22℃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劃分如下:
春季(10℃≤候均溫≤22℃),4月19日-7月7日,平均為80天。其特點是氣溫回升慢、天氣多變、大風多、降水量少、低溫。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春季持續時間長,氣旋活動強烈,是全年大風最多的季節;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占全年的14%左右;春溫低於秋溫,成山頭4月比10月要低7.9℃;蒸發弱,乾旱程度比同緯度華北地區輕。
夏季(候均溫≥22℃) ,7月8日-9月1日,平均為57天,是四季中最短的季節。其特點是氣溫高、降水量大。月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旺盛的夏季風從海洋上帶來豐沛的降水,大部分地區降水在500毫米以上,占全年的60%,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節,也是最潮濕的季節。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對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出現暴雨或伏旱,造成較大危害。
秋季(10℃≤候均溫≤22℃),9月2日-11日6日,平均為63天。其特點是秋溫高於春溫, 天高氣爽。9月上、中旬暖濕氣團仍較活躍,帶來較多降水,有時形成陰雨天氣, 影響秋收、秋曬;9月下旬冷空氣從北部入侵,氣溫逐漸降低,降水減少,雲量較少, 晴天日數多。全市平均秋溫比春溫高4.6℃,秋溫較高是海洋性氣候的特徵之一。
冬季(候均溫≤10℃),11月7日-4月18日,長達165天,是持續時間最長、溫度最低、降水最少的季節。冬少嚴寒,以1月為代表,其月平均溫度為-1.8℃。因受北部冷高壓控制,多偏北大風,常出現有規則的天氣變換,人們稱之為“三寒四溫”。

自然資源

石島及石島外海漁場,是黃、渤海各種魚蝦洄游的必經之路,又是部分魚蝦產卵、繁衍之地,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常見的魚蝦有:

魚蝦類

鯊 (俗稱“銼魚”,榮成習見11種,即姥鯊、哈那鯊、錐齒鯊、噬人鯊、狐形長尾鯊、條紋斑竹鯊、鯨鯊、白斑星鯊、扁鯊、雙髻鯊、犁頭鯊)、帶魚(刀魚)、鮐(鮐巴)、藍點馬鮫(鮁魚)、銀鯧(鯧魚、鏡魚)、綠鰭(綠翅子)、紅娘、(尾魚)、(米魚) 、小黃魚(黃花)、真鯛(加吉魚)、黑鯛(海鮒、黑鱗加吉)、長尾大眼鯛、多鱗(沙鑽、丁子魚、麥穗)、六線魚(黃魚)、大銀魚、方頭魚(鍘刀魚)、竹莢魚(山鮐巴)、黃條(黃犍子)、黃姑(魚)、白姑(白米子)、太平洋鯡魚(青魚)、青鱗(青皮子)、鰳(鯗魚) 、(睛天爛、老雁屎) 、黃鯽(毛扣)、蛇鯔(沙梭)、扇鰩(水勞子)、孔鰩(勞子、老闆)、燕鰩(燕魚)、(黃賁、黃邊勞子)、星鰻(磨托鱔)、海鰻(狼牙鱔)、鱈(大口魚) 、鳳鱭(鳳尾魚)、(醜老婆)、(巴魚,主要有蟲紋東方、弓斑東方、刺等) 、短吻三刺(山孜孜)、綠鰭馬面(孜孜、扒皮狼)、鯰、蝦虎魚(光魚) 、牙鮃(牙鯿)、角木葉鰈(八夾子)、鰨魚(龍力、鰨目、牛舌頭、有條鰨、舌鰨兩種)、黑(黑魚)、褐昌(黃魚棒子)、鱸(鱸子)、鯔、梭魚、(針魚、馬步)、烏賊、對蝦、鷹爪蝦、鮮明鼓蝦、毛蝦(蝦皮蝦)、小白蝦、糠蝦、磷蝦、蒙子蝦、細螯蝦(勾子蝦)、長臂蝦(草蝦)、蝦蛄(蝦耙子)、大螻蛄蝦、藤壺(水虱)、三疣梭子蟹(飛蟹) 、日本鱘(石夾紅)、磯蟹(石硼楞子)、豆形拳蟹(沙里趴)、痕掌沙蟹(沙里馬兒)、泥蟹(牛屎蟹)、長指近方蟹(馬吉戧)、絨毛近方蟹(長蟲枕子)、招潮蟹(吱嘎蟹)、寄居蟹、海蜇等。
境內沿海港灣,50年代以前,虎鯨、海狗、江豚(江豬)經常出沒,海馬也很多。虎鯨洄游時,當地人稱為“龍兵過”,而沿海稱好強的人多說“屬江豬的,專走要流”。70年代後,隨著捕撈強度的增加,濫捕現象十分突出,黃姑、比目、銀鯧、鱸、、鰩等魚類資源顯著下降,真鯛、帶魚、小黃花、大銀魚、毛蝦等瀕臨絕產或絕跡,屬地方性群體的麵條魚則完全絕跡。其他高產經濟魚種也已形不成魚汛,而作為餌料的魚、太平洋磷蝦等,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潮間帶、潮下帶生物資源

據1983年《榮成縣潮間帶生物資源綜合調查報告》中稱,原有潮間帶和潮下帶的面積達15.6萬畝,建國後改建成鹽田、葦田、糧田、水庫和蝦池等已達10萬畝, 是年調查時只有灘涂面積5.5萬畝。此次調查共獲取潮間帶和潮下帶生物324種, 其中動物251種、植物73種。動物中軟體類123種、棘皮類22種、多毛類25種、 甲殼類54種、其他27種;植物都是藻類。按分布區域分,潮間帶生物共254種,年平均總生物量為446.41克/平方米,年平均總生物密度66.8個/平方米。其中多毛類24種、軟體類91種(單殼類37種,雙殼類54種)、甲殼類47種、棘皮類14種、藻類61種、其他17種。潮下帶生物共70種(不包括游泳生物),年平均總生物量405克/平方米。其中多毛類1種、軟體類32種、甲殼類7種、棘皮類8種、藻類12種、其他10種。

經濟價值較高的生物

多達50餘種。貝類主要有櫛孔扇貝、紫貽貝、泥蚶、魁蚶、毛蚶、布氏蚶、扁玉螺、紅螺、菲律賓蛤仔、文蛤、日本鏡蛤、中國蛤蜊、四角蛤、等邊線蛤、薄殼和平蛤、紫石房蛤、菲利浦滿月蛤、中國綠螂、尋氏肌蛤、光滑荷蘭蛤、竹蟶、櫛江珧、海荀、鮑魚、褶牡蠣等近30種。棘皮類主要有刺參、光棘球海膽、馬糞海膽、哈氏刻肋海膽等。藻類主要有石花菜、羊棲菜、海帶、裙帶菜、鹿角菜、大葉藻、江蘺、紫菜、鼠尾藻、海蘿、海黍子等近20種。此外,還有數量大而無經濟價值的海燕、陶氏太陽海星、異色海盤車等,多毛類有帶沙蠶、毛翼蟲等。 泥蚶俗稱“瓦壟蛤”,肉味鮮美,具較高的經濟價值。喜棲於泥質潮間帶中潮區,集中分布於西部海區,斜口流附近有少數分布,分布面積14000畝,資源面積12499畝,平均密度6.9個/平方米,平均生物量29.48克/平方米,存量245.81噸。

社會經濟

海港

漁港碼頭 石島漁港,西有群山環繞, 東有鏌鋣島為屏障。建國前有3個簡易小碼頭,主要為魚行服務, 是貨輪的主錨泊地,也有少數流網漁船卸貨。1972年,國家投資878萬元進行內港建設,到1976年主港建成,岸壁碼頭長1047米,護岸長142米,防波堤長150米,並附建兩座突堤冰橋碼頭,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民眾漁業港口,也是國家在山東省投資最多的漁港。 碼頭共設31個泊位, 最大水深5米,最小水深3米,可以同時靠泊185馬力以上漁船70餘條,高潮時1-5號泊位可以停靠5000噸級貨輪。漁港水域1300萬平方米,可供5000條各類船舶錨泊避風。港灣座北朝南,灣口約5000米,灣內水深6-7米, 底質軟泥,可避西及偏北風;港外黃石板北側,有張家村漁業公司碼頭,岸避長100米;威海市石島捕撈公司碼頭,岸避長530米。因地處煙威(煙臺、威海)、石島、連青石(連雲港、青島、石臼所)三大漁場中心,每年接待粵、台、閩、浙、蘇、滬、魯、 冀、津、遼10省市和朝鮮、日本漁輪1.5萬餘次。漁汛旺季或大風天氣,港內各種輪船雲集, 多年來,每年平均來港卸貨油輪、貨輪、冷藏船200餘條,貨運年吞吐量20餘萬噸, 卸魚量逾10萬噸。港內有萬噸以下冷藏廠6家,有油、水專用管道和供電設施。進出港,東有鏌鋣島燈塔,西有王家灣燈樁、浮標導航。
大魚島漁港,是大魚島漁業公司所在地,位於石島漁港港口西部、黃石板嘴西南約1海里的濱島北側。灣口朝東北,港灣水深2-7米,可避西南經西至北諸風,因港灣底質為石, 東至東北風甚大時, 漁船需轉到石島漁港錨泊。漁港是大魚島漁業公司從1985年開始投資修建, 至1993年一期工程竣工,投資1400萬元,建岸壁碼頭200米,碼頭面寬20米,防波堤200米,碼頭最大水深7米,最小3米,可以同時停靠600馬力以下漁船40餘條, 年卸魚量2.5萬噸。港區內有冷藏廠、製冰廠、水產品加工廠、繩網廠、塑膠廠、電器廠、造船廠、海水養殖場,並配有水、電、油、冰供給系統。出入港有鏌鋣島燈塔、大魚島燈樁和朝陽山、土步山、大魚島後山等明顯物標導航。

漁業

石島漁場位於黃海中部,面積有8002平方海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達70米,常年海水溫度5-28℃,既是魚蝦洄游的過路漁場,又是青魚、鱈魚、大銀魚的主要產卵水域,還是鷹爪蝦的主要越冬場。有經濟魚蝦類近百種,常見的有中國對蝦、鷹爪蝦、藍點馬鮫、皮氏叫姑魚、黃姑魚、比目魚類、黃鯽魚、青鱗小沙丁、日本魚、高眼鰈、日本槍烏賊、青魚、太平洋褶柔魚等。石島漁場沿岸水深流急,適合流網、拖網、定置網、蚶耙等作業。60年代前負有盛名的鱈魚延繩釣、鯊魚延繩釣及蝦板網等,隨著捕撈對象的變化而不再使用。

養殖

海帶養殖。榮成的海帶養殖始於1950年,1959年,放養海區從俚島灣、王家灣,發展到石島灣、愛倫灣、養魚池、桑溝灣、榮成灣。1961年,由於海帶養殖技術和經驗不足,成本高,效益差,有些養殖單位陸續下馬收攤。至1971年,全縣每個公社都有了自己的養殖場,沿海農隊大都上了海帶養殖項目。 1987-1995年,榮成淺海養殖得以蓬勃發展。1995年,全市海帶養殖面積達9.8萬畝,總產淡乾菜13.7萬噸,總收入5.3億元。
裙帶菜養殖。始於1958年,縣水產研究所從青島引進部分裙帶苗,分別投放在榮成灣、俚島灣、石島灣的海底岩礁上,從此裙帶菜在榮成安家落戶。當時,因無人管理,隨便亂采,雖然生長繁殖很快,但長期未形成產量。1980年代後,裙帶菜在國內外市場有所好轉,特別是出口的下腳料和莖在國內頗受歡迎。1984年,部分單位恢復裙帶菜養殖,至1989年全市養殖面積達1240畝。90年代後,養殖面積逐年擴大。1995年,養殖面積達2000畝,產鮮菜1萬噸。

簡介

石島灣:位於山東半島東南角,面積35.64平方公里。灣口西起費石樞嘴,東達鏌鋣島西南角。鏌鋣島與陸地之間有一連島壩,低潮露出,現已建成公路。港口門處水深8米,碼頭水深3~5米。10米等深線逼近鏌鋣島西南岬。碼頭有500噸級泊位一個。灣內屬不正規半日潮,最大潮差3.64米。漲潮流由灣口中部進入,從灣口東部流出,灣內流速約51.44厘米/秒。影響本灣的波浪主要是偏南向,灣外南向最大波高為5.3米,海區平均波高為0.5米。灣周圍山地主要由花崗岩組成,灣內沉積物厚度一般不足5米,泥沙來源不多。
石島灣風景區石島灣風景區
榮成石島灣第四代核電站2008年開工建設,將2013年建成。屬於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高溫氣體堆。

度假療養設施

石島灣度假區

石島灣度假區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這裡屬季風暖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1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區內分濱海遊憩區、鏌鋣島國際遊樂中心、朝陽山森林公園、鳳凰湖風景區等四大功能區。道路、、電、通訊全部開通,各項設施基本健全。是理想的休閒度假勝地。
石島灣度假區石島灣度假區
萬米海水浴場,水清浪柔,沙細灘緩,潮跡線下150米之內,最深不足1.6米,是一處老少皆宜的天然海水浴場。沙灘上體現濃郁海文化特色的海洋生物造型為主的仿生建築小品,令人耳目一新,給大自然增添了詩情般的畫意。這些建築以模擬船體造型的雙圓賓館為主體,周圍有序列地分布著貝殼、水母、海膽、海螺、螃蟹等仿生建築,創造了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海濱遊憩空間。

石島灣休療別墅區

石島灣休療別墅區位於海邊茂密松林中,具有濃郁田園風格,清晨可在海邊跳浪觀日出,午間可盡享沙灘、陽光、海水深究樂趣,晚間可在林間漫步,靜聽濤聲。如果有興,還可抓螃蟹、掐海菜、拾貝類海鮮。
石島灣休療別墅區石島灣休療別墅區
來這裡休閒度假,您可享山海風興,體驗漁俗,住海邊,玩海水,吃海鮮,遊民俗,會令你享盡大自然的陶冶,飽受海文化的情感,賞心悅目,獲益豐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