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老街村

石岩老街村,位於石岩街道中部,石岩河北岸,距離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磚廠村、上下屋村、浪心村。曾用名石岩城,別名石岩老街。清嘉慶時期形成墟市,延續至20世紀80年代一直是石岩的中心,80年代後期鎮政府遷出後,石岩墟成為純商業街。現村於90年代之後在原址拆建和周邊擴建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岩老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龍騰社區
  • 地理位置:石岩街道中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烏石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石岩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三區石岩鄉;1958年10月,屬超英公社;1959年,屬南頭公社上屋大隊;1961年7月,屬南頭區石岩公社;1963年1月,屬南頭公社上屋大隊;1975年8月,屬石岩公社上屋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石岩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石岩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石岩區石岩鄉;1986年10月,屬石岩鎮石岩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石岩鎮石岩行政村:2004年,屬石岩街道石岩社區;2008年2月,屬石岩街道龍騰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村民主要有葉、劉、廖、曾、張等姓。第一大姓為葉姓,明清時期從江西遷移至廣東博羅;清初從博羅遷移至當地。第二大姓為劉姓,漢代從中原遷移至廣東平湖;清朝從平湖遷移至當地。第三大姓為廖姓,宋代從福建遷移至廣東長樂(今五華);清朝遷移至當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200人,其中男性1856人,女性1344人;80歲以上77人,最年長者95歲(男);海外留學4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6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橋5人,居住在紐西蘭。
傳統經濟為商業貿易。現村集體經濟為商業經營、商鋪出租、物業出租等。1978年之後,石岩村引進第一批“三來一補”企業——利時電子廠、聯生工程五金廠、凱盈電子廠,給石岩村的經濟發展注人新的活力和生機。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等。特色傳統食品有春節圓籠粄、油角,清明節雞屎藤粄,端午節粽子,農曆十月糍粑粄。
寶石南路、松白路、石岩大道經過該村。1960年通電話,1990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199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石岩中心國小,設年級6個,班級26個,2015年在校學生1000人,教職工75人。有新鵬幼稚園、崛起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共800人,教職工共63人。還建有老街籃球場、老街民眾舞台、老街公園、村民活動中心、石岩社區星光老年人之家,並有圖書閱覽室,藏書1200冊。
古墟傳統建築主要有騎樓商鋪及客家民居等。現在,騎樓商鋪大多被拆除新建臨街商鋪樓房。
明星樓,始建於民國時期,坐南朝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8.87米,進深15.28米,磚混結構,高三層,每層設有檐廊,一層內部已經改建成商鋪出租。現為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
村記憶體有《石岩文物圖志》,石岩街道辦於2007年纂修;《烏石岩往事》,由黃毓明於2011年編撰。
烏石岩古寺,始建年代不詳,歷史上屢建屢毀,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為慈石李。古寺大門有楹聯“石洞天成龍吐珠圓昭勝跡:寺門地僻僧敲鐘韻著聲靈”及畫額“慈石古寺”,書寫時間不詳。供奉觀音菩薩,佛誕日、觀音誕辰日舉行祭祀活動,平時也有民眾到古寺內祭拜。
烏石岩古寺後部有烏右岩革命烈土紀念碑,立於20世紀0年代。為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
清明節、重陽節各家族組織族人拜山祭祖。
舞麒麟,形成於清朝,流行至今。每逢重大節日或慶典,都要請麒麟隊伍進村表演。抗日戰爭時期,烏石岩古寺是抗日游擊隊的秘密聯絡站。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情報員(中共黨員)陳慧清,以和尚身份為掩護開展地下工作。
1991年10月6日,石岩地區遭受幾十年罕見的特大暴雨襲擊,大部分地區水浸嚴重。水田村。石岩老街沿石岩河兩岸水浸1米多深,經濟損失達2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