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增榮

石增榮,(1897-1976),字欣叔。遼寧省遼陽縣人。1914年就讀於南滿醫學堂,1920年畢業後留校工作。1923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專攻眼科,1926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增榮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76
  • :欣叔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927年歸國後,仍回南滿醫學堂醫院眼科。1928年應聘任吉長鐵路醫院院長兼眼科主任,1929年到哈爾濱任東省特別區市立醫院眼科主任兼任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眼科教授。"九一八"事變後,辭去公職而自行開設"明明眼科醫院",但仍然兼哈爾濱醫專眼科教授工作。1931年牽頭成立了哈爾濱眼科研究會,同時主編《啟明眼科雜誌》。解放後,於1948年出任哈爾濱醫科大學眼科主任、教授。為擴大治療盲人範圍,克服各種困難,於1949年在我國成功地開展了角膜移植手術。1953年拍成《角膜移植》科技片,在全國放映。其後,又成功地開展了腮腺管移植手術。1950年至1953年主編了《眼科學術彙刊》。自1950年起積極倡導向農村開展防盲、治盲工作。組織防盲醫療隊到農村、林區、礦山開展治病防病,並開辦各種形式的防盲講習班,為基層培養大批眼病的防治人員。1958年中央衛生部為推廣黑龍江省防盲治盲、防治沙眼的經驗,在哈爾濱召開了全國防治沙眼現場會議。1959年兼任黑龍江省沙眼防治所所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受全國學會的委託,編寫了《預防眼科學》。曾連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黑龍江省政府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委員,中華眼科學會委員、黑龍江省科協副主席等職。曾多次獲得人民功臣、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出席過全國群英會。1976年2月8日病逝於哈爾濱。

人物生平

石增榮,1897年9月生,奉天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人。幼年喪父,家境清貧。國小唯讀幾年即輟學,不得不為日本鐵路職員當僕人,帶孩子。但他聰慧過人,有過目成誦之才。晚間暇時便借月光讀書。這種好學精神感動了一位日本國人,把他送到日本就讀。1914年回國,以優異成績考入奉天南滿醫學堂公費生,1920年畢業留校。1923年留學日本,於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專攻眼科。在市川清教授指導下,從事白內障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留學4年,先後發表了《正常人水晶體的理化研究》、《老年眼病患者血液中類脂質含量的研究》、《眼房水和玻璃體內脂肪含量的研究》等14篇論文。 1926年由日本文部省授予醫學博士學位,被接納為日本眼科學會會員。
1927年回國,任南滿醫學堂附屬醫院眼科醫師、吉長鐵路醫院院長兼眼科主任等職。1928年攜眷來哈,任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眼科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日本人的歧視與排擠,多次拒絕公立醫院日籍主事人的高薪聘請,於1931年創建了明明眼科診所;同時倡導成立哈爾濱眼科研究會。
石增榮的寡母中年失明。因此,他對貧困的眼病患者極為同情。在開業行醫中,以實施普及醫療為辦院宗旨,竭盡全力為平民醫治眼病。對一些無力就醫,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或減免醫療費用,或施以救濟,有的收養。有一無家的葉某,治癒眼疾後被留在診所工作,幫助他建立起家庭,解決了生計問題。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多次派助手到小城鎮和農村施診,尤其注意為中小學生防治眼病。石增榮高超的醫術、仁德的醫風,贏得廣大人民民眾的信任。他和他的明明眼科醫院,在東北享有很高的聲譽。在逝世後多年,還不時有人慕名來哈爾濱求醫。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後,石增榮參加革命工作,為中國醫科大學第二分校附屬醫院眼科博士。1949年改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此後,停辦了私人明明眼科診所。為擴大盲人治療範圍,在缺乏資料和設備的情況下,克服各種困難,於1949年成功地開闢了角膜移植手術。為推廣這一先進醫術,多次到哈爾濱市內幾所大醫院和兄弟省、市作示範表演。1953年拍成“角膜移植”科教片,在全國放映。其後又成功地開展了腮腺管移植手術。1954年應邀參加波蘭眼科國際學術會議,歸國途中到蘇聯進行參觀訪問。晚年又攻讀俄文,介紹蘇聯有關青光眼的防治以及巴甫洛夫學說在眼科套用的文章。
從1950年起,倡導眼科醫生到農村去防盲治盲、防治沙眼工作。他以身作則,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醫療方針,經常用白求恩“讓病人叩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的話,教育學生。利用假期和農閒季節,組織防盲醫療隊,到廣大農村、林區、礦山去,為民眾防治眼病。開辦各種形式的防盲講習班,為基層培養眼病防治人員。1958年帶領學生,到蘭西縣開展防盲試點工作。
同年9月,中央衛生部為推廣這一經驗,在哈爾濱市召開了全國防治沙眼現場會議。來自全國的眼科專家和各省、市衛生部門的領導幹部,到蘭西進行了現場參觀訪問。會議制定了全國防治沙眼規劃,《健康報》為此發了社論。1959年,黑龍江省成立了省沙眼防治所,聘石增榮博士為所長。由於他多年的倡導和努力,到國慶十周年前夕,全省各級防盲醫療隊在各地累計治療盲人70萬,半數復明,全省沙眼患病率逐年下降。
在防盲工作中,經過認真調查研究,他認為當時在國內外通用的以視力0.02以下為盲的標準,並不適合中國國情,也不適合生產發展的需要,極力主張以0.06以下做為標準,這與現行的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0.05以下)十分接近。此外,在對盲人的分析統計方法、失明原因的判定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觀點,從而為在全國制定統一的分析方法提供了依據。1964年受全國眼科學會的委託,他編寫了《中國眼科全書》的預防眼科篇。
1972年,石增榮不顧健康狀況的惡化和75歲高齡,帶領防盲醫療隊到尚志縣開展工作,並為重建眼病防治所而奔走。1976年,在病重期間,還叮囑前來看望他的學生:“一定要把防盲工作搞下去。”1976年2月8日病逝於哈爾濱,終年79歲。
石增榮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連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華醫學雜誌編委。歷任黑龍江省政府委員會委員、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中華眼科學會委員。多次被評為院、校和省、市各級優秀教師、人民功臣、勞動模範。為了中國眼科醫療事業的發展,為了解除盲人的疾苦,石增榮博士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譽為我國防盲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