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
- 橋樑長度:551.28米
- 通車時間:1988年10月
- 橋樑類型:大跨度T型剛構
- 建設時間:1987年3月
- 通車時間:1988年10月
- 所屬城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
- 所屬國家:中國
建設歷程,維護管理,橋樑建築,重要意義,改建工作,民眾心聲,
建設歷程
大橋長551.82m,總投資1898.3萬元,於1987年2月開工建設,1988年10月竣工通車。大橋由寧夏公路管理局管理,寧夏公路勘測設計院設計,寧夏公路工程局承建。大橋設計荷載等級汽-20、掛-100,地震烈度Ⅷ度,通航標準5級,設計洪水頻率1/100,設計流量6877m3/s。
維護管理
石嘴山黃河大橋始建於1988年,是連線寧夏與內蒙古的交通樞紐,已服役25年。因不堪重負,該橋橋跨結構、橋面、欄桿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並於2012年9月18日禁止所有貨車通行。此次加固計畫將原本箱式橋改為矮塔斜拉橋,並重鋪橋面,將原護欄改為牆式防撞護欄。加固後的橋樑將恢復到原來設計的荷載,恢復荷載以下的客貨車通行。橋樑封閉後,車輛可繞行省道203線、國道110線、京藏高速,或經下游黃河浮橋行駛。
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預計2015年10月建成通車。屆時,新橋和舊橋共7個車道同時通行,通行能力將增加一倍,來往寧夏內蒙的車輛通行將更加方便快捷。
此次對此橋改造加固,除了對橋墩加固、橋面重做外,還在橋面兩側加設防撞欄桿,內含路燈、通信、監控等設施,並在人行道兩側增加了鋼管扶手。整個工程中,最核心部分就在斜拉鎖的改造,通過向上提拉的作用力,分擔橋墩承載橋樑的重量,以此增加橋樑對車輛的負荷。2013年8月,大橋加固工程完工,西安一家專業檢測機構出具報告稱:橋樑整體工作性能良好,具有承受預定設計荷載的強度和剛度。
橋樑建築
大橋由左、右岸引橋工程和主橋工程三部分組成,橋面淨寬12m,標高1099.00m,孔跨布置5×30m+60m+2×90m+60m+3×30m。上部結構主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上承懸臂箱型梁,引橋為混凝土上承簡支空心板梁;下部結構為混凝土實心排架式橋墩,主橋採用混凝土築搗多排樁基礎,樁基最低高程1034.37m,引橋採用片石混凝土築搗天然淺基礎、埋置式橋台,基礎底面最低高程1081.00m。
橋址河段為有遊蕩型平原河道向山區峽谷河道過渡段,河道微彎,河槽穩定,河寬500餘米,比降0.56‰。左岸地勢較低,防洪壓力大,濱河大道(堤路結合,設計水位1093.03m)與大橋立交。右岸地勢較高,與台地相接,無防護工程。大橋下游1.5km處為黃河石嘴山水文站。
重要意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在黃河上只有鄭州黃河鐵橋、濼口黃河大橋和蘭州的公路橋等3座由外國人設計、施工的橋樑。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在黃河上建成幾十座大橋,使黃河天塹變成了通途。
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是國道109線的一個重要控制點,是連線寧夏石嘴山市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咽喉要道。大橋的建成通車對完善區域幹線公路網路,提高黃河大橋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改善石嘴山市交通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改建工作
大橋1988年建成通車,設計交通流量每晝夜4000輛次,在當時是少見的特大橋。大橋建成後很快成為交通樞紐,交通量最大達到每晝夜1.2萬輛次,重型貨車的最大載重超過百噸,加速了橋樑老化。2008年,此橋經權威部門檢測,被評定為三類危橋。2012年9月18日,石嘴山公路分局對此橋進行交通管制,禁止所有貨車通行。
2013年,自治區交通廳開始對石嘴山舊橋進行修固。但由於現有的黃河大橋不能滿足寧夏、內蒙古兩省區居民出行需要,因此自治區交通廳決定在原有的黃河大橋邊再建一座黃河大橋。2013年10月,新建的寧蒙跨境黃河大橋緊靠原有109線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上游,橋樑全長596米,橋寬24.5米。新大橋建成後,舊橋將改為內蒙古通向寧夏的單向通行兩車道,只準通行小型車輛及行人。新橋為雙向5車道。
民眾心聲
對於熟悉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的人來說,提起這座橋,大家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它是連線寧夏和內蒙古的交通樞紐,是黃河兩岸礦區煤炭運輸的重要通道,沒有通高速公路以前,想要途經兩地必須要從該橋穿過。橋對面的內蒙古民眾就醫、孩子上學,都要依仗這座橋。
可以說,這座橋對促進寧蒙兩地經濟發展、方便民眾生活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統計,高峰時,這座橋一天的過往車輛達6000多輛,有客車也有載重量50噸以下的運煤車。”寧夏公路管理局石嘴山分局黃河大橋收費站副站長鬍吉鳳告訴記者。自1988年10月25日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後,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公路交通量的急速增加,超載現象嚴重,造成該橋橋跨結構、橋面、欄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嚴重影響了橋樑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2008年,石嘴山黃河大橋被確定為危橋,實行限載30噸以下的車輛通行,去年9月18日禁止所有貨車通行。今年2月20日,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批覆對該橋進行加固。
大橋實行了封閉作業,橋面上新安裝了鋼塔,穿著統一工作服的工人五六個人一組並排進行橋面作業,搭架子的、扎鋼筋的、拉材料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這是記者採訪時,在黃河公路大橋上看到的一幕。負責施工的陝西凱達路橋公司項目部經理邱曉宏介紹說,黃河公路大橋的加固將原本箱式橋改為矮塔斜拉橋,並重鋪橋面,將原護欄改為牆式防撞護欄。4月1日,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在工期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各個班組採取平行流水作業同步施工,目前已完成了鋼塔製作、全橋蓋梁裂縫封閉等工作,正在進行的是橋面鋪裝、防撞護欄的安裝等工作。
記者了解到,黃河公路大橋僅主橋墩的加固工作,就用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特別是錨固梁最難。”站在一旁的業主代表屈家宏告訴記者,由於是在橋下作業,下面就是滔滔黃河水,工人必須三四個人一組站在懸空的吊籃內工作,給施工增加了不少難度。
“儘管工程任務艱巨,但工人們都很盡責,發現問題就及時反映。”邱曉宏說,此次參與黃河大橋加固建設的工人共有150餘人,全部都是在陝西從事過橋樑建設工程的專業人員。有些人已經是乾過幾十年的老人了,他們的經驗非常豐富。
“設計中沒有考慮到的因素,但在施工中暴露出來了,我們就及時與業主、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溝通,協調解決。”邱曉宏說,寧夏冬天黃河會結冰,這些淤積的冰凌可能會撞擊橋墩,所以最終經四方協商,施工中額外添加了破冰鋼板。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黃河公路大橋加固工程質量,有關方面成立了由項目經理、總工程師、質檢工程師、實驗室主任、工程部組成的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嚴格實行質量一票否決權,嚴格落實測量“雙檢制”,嚴格控制砼配比。此外,施工充分考慮民眾的生活需求。“6月1日開始實行全封閉管理,禁止一切行人及車輛通行,但考慮到周邊內蒙古民眾孩子的上學問題,就開闢通道,讓家長護送孩子穿過大橋,到惠農區上學。”胡吉鳳說。
三分建七分管。記者了解到,整個加固工程結束後,將由設計單位長安大學對橋樑荷載進行嚴格測量。加固後的橋樑將恢復到原來設計的荷載,允許恢復荷載以下的客貨車通行。
“橋樑加固,可以恢復它的承載能力,有效確保交通運輸安全。”屈家宏說,這座歷經25年風雨洗禮的黃河公路大橋經過加固後將重新煥發青春活力,為過往的車輛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