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哈河鎮

石哈河鎮

石哈河鎮地處陰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東連包頭市固陽縣、達茂旗,北鄰新忽熱蘇木,南接烏拉特前旗大、小佘太鎮,西距海流圖鎮80公里,地跨北緯41º 11'--41º 36',東經108º 58'--109º 41'之間,由原石哈河、楚魯圖、郜北和雙盛美四個鄉合併而成。全鎮總面積1806平方公里,東西長79.1公里,南北寬50.3公里;全鎮轄9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11229戶、27205人,其中,農業人口10642戶、26304人,城鎮人口587戶、901人;常住人口3995戶、9730人,特困戶1350戶、3375人。現有耕地37.9萬畝,其中,水澆地4.9萬畝,壩頭地8萬畝,旱坡地25萬畝。全鎮農作物種植面積35.8萬畝,糧食產量達6104.36萬斤,肉羊存欄55萬頭(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哈河鎮
  • 行政區類別: 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
  • 下轄地區:第一社區、白音廠汗村 等
  • 電話區號:0478
  • 車牌代碼:蒙L
  • 行政區劃代碼: 150824103
  • 村級區劃單位: 10個
概況,農牧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土豆特色經濟,林業生態建設,千村扶貧工程,易地移民工程,集鎮建設,稅費改革,鄉鎮企業,科教文衛,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致富典型戶簡介,榮譽,

概況

2002年,石哈河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收”的總體目標,努力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促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年農牧業生產總值完成7532萬元,比上年增長2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66元,比上年增長92元;經濟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農牧業結構調整

2002年,按照“減糧、增經、擴草”的種植方針,進一步最佳化種植結構。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25.8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0.9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4萬畝,優質牧草種植面積2.2萬畝,較上年增加0.7萬畝,糧經草種植面積比例調整為38:46:16,由過去的糧經二元結構調整為糧經草三元結構。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3354萬公斤,經濟作物總產量154萬公斤,比上年有所增長。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最佳化大農業內部結構。通過政府扶持,在“郜北──劉滿壕、先鋒──泉掌”建成2處養殖長廊,發展舍飼育肥養羊示範戶100戶。全鎮累計建成養羊示範戶145戶,養羊總量達到13.9萬隻,比上年增加1.7萬隻。肉羊出欄率45%,與上年持平,其中育肥羊出欄4.5萬隻。全鎮牧業產值達到2116.02萬元,占農牧業總產值的28%。

大力發展土豆特色經濟

2002年全鎮土豆播種面積達6萬畝,人均種植2.4畝。為了推廣優良品種,鎮政府投資2.5萬元,從旗種薯繁育基地引進了中薯3號、剋星大西洋、布爾班等良種土豆進行對比試驗、示範推廣。在泉掌、北盤、石蘭、關牛犋村建成4處面積達300畝以上的良種繁育基地。擬將土豆品種逐年實現良種化。為了促進土豆銷售,鎮政府通過培養經紀人隊伍,舉辦“土豆節”提高知名度,同時動員扶持農戶建貯窖,反季節銷售。2002年,全鎮土豆總產量達0.65億公斤,實現銷售3000萬公斤,僅土豆一項人均增收200元。

林業生態建設

2002年,鎮政府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草)管理辦法,充實了林工站隊伍,對退耕戶逐戶進行檢查驗收,促進退耕還林(草)各項任務、措施的落實。年內,全鎮共完成退耕還林(草)任務19.8萬畝,其中退耕4.7萬畝,宜林荒山荒坡還林15.1萬畝。並建成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退耕還林(草)精品示範區4處,引導農民在示範區種植麻黃、黃芪、沙打旺、紫花苜蓿、山杏、沙棗等中草藥材,種植多年生優質牧草和經濟林,為國家停止補貼後探索一條經濟發展的新出路,確保退耕還林工程“退得下,穩得住,不反彈,能致富”。截止2002年底,全鎮累計完成退耕還林(草)任務41.8萬畝,其中退耕12.7萬畝,宜林荒山荒坡還林29.1萬畝。從2002年5月31日開始,石哈河鎮實行完全禁牧,推行舍飼養殖,既有效保護了生態植被建設成果,又加快了舍飼養殖業的發展。

千村扶貧工程

2002年,在西郜北村實施“千村扶貧工程”,在石蘭、泉掌、先鋒三個村實施“扶貧示範村工程”。兩項工程總投資248萬元,打井8眼,修復舊井3眼,鋪設輸水管道21公里,砌襯水泥壟道12公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6600畝,扶持發展養羊育肥示範戶64戶。同時加大社會扶貧力度,盟旗兩級扶貧單位共投資77.7萬元,用於落實“315工程”扶貧。

易地移民工程

按照全旗移民總體安排,石哈河鎮通過宣傳動員、組織領導等有效措施,做好移民工作。全鎮申報搬遷農戶680戶,經認真考核,嚴格篩選,落實100戶農戶往海流圖鎮搬遷,200戶農戶往德嶺山鎮搬遷。

集鎮建設

2002年,按照“相對集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原則,對集鎮進行重新設計規劃,並通過多方面籌資啟動了四大工程:一是投資40萬元新建一處占地55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工程分兩期完工,年內完成第一期“硬化工程”;二是投資4萬元,修建一處集蔬菜、瓜果、肉食為一體的綜合集貿市場;三是投資114萬元,新建學校辦公樓、派出所辦公樓、衛生院業務樓,三座新樓全部投入使用;四是投資5.6萬元,完成街道綠化、美化工程,鎮容鎮貌有了新的起色。

稅費改革

2002年,石哈河鎮黨委、政府按照盟、旗兩級要求,順利完成稅費改革各項工作任務。全鎮共減負195.31萬元,人均負擔由過去的135元減為55元,減負率60%。

鄉鎮企業

2002年,開辦了石門子脈金礦、張三壕矽石礦、劉滿壕瑩石礦等採礦企業。全鎮個體私營企業戶共有190戶,從業人員395人,完成工業總產值870萬元。另外甲勝盤鉛鋅硫鐵礦投產以來,對飲食業、服務業、運輸業等個體私營經濟起到了拉動作用。

科教文衛

在農牧業科技方面,重點抓“種子工程”。農業上引進大西洋種薯、溫莎蕎麥、G101油葵、黃芪、麻黃等新品種,推廣紫花苜蓿、沙打旺、蘇丹、千斤谷等優質牧草;牧業上引進德美種公羊60隻。全年共舉辦科技培訓班15期,培訓農民7800人次。在文教衛生方面,結合稅費改革,按照“相對集中”的原則,對一些規模小、生源少的村級學校及其班級進行調整,撤併了13個教學點,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並配備了遠程教學設備,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鎮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8%。通過舉辦物資交流會等活動,推動民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鎮衛生院業務樓投入使用後,醫療設備逐步更新,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全鎮21個村委全部建起了醫療保障室,覆蓋人口85%。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計畫生育率9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年內代表盟、旗接受了自治區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組驗收,取得可喜成績。

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2002年,深入開展“三個代表”學習教育“回訪複查”活動,組織鎮村兩級幹部學習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十六大報告,參加學習培訓的黨員幹部達1020人次,鎮村幹部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為農民辦實事好事185件,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同時,認真開展爭創“六個好”黨委和“五個好”村黨支部活動。全鎮建成“五個好”村黨支部12個,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加大,創建旗級文明單位8個,安全文明村10個,小康文明戶96戶。積極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細胞工程和創安工程建設均取得較好成績。全年共發生刑事案件8起,結案6起,治安案件26起,結案26起;調解民事糾紛21起,調解率達100%。

致富典型戶簡介

1.楚魯圖村農民劉建明 2002年劉建明根據周圍養羊多且羊肉價格好的實際,通過多渠道籌資20萬元,創辦了全鎮第一家屠宰冷藏食品企業,同時依託“固——海”公路貫通優勢,又在路旁建起了加油站。年末兩項創收10萬元,成為發展鄉鎮企業的典型。劉建明個人富了不忘周圍民眾,年內為貧困學生捐助學費4000多元,幫助20多名貧困兒童重返校園。
2.石哈河鎮農民魯套寬 1998年貸款2萬元創辦石哈河地區榨油廠,在取得較好收入的基礎上,2000年投資36萬元開辦了建材經銷部和煤炭經銷部。到2002年,榨油廠年生產胡油、菜籽油150噸,創產值120萬元,純收入8萬元,建材和煤炭經銷年創收入2萬元,成為石哈河鎮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3、紅光村農民趙計小 1998年貸款打井上電,發展了水地40畝,經過幾年改造,在水地四周建成沙棘生物牆、高桿楊防護林,田地內配套了壟道節水工程。2002年,趙計小在水地內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和優質牧草,舍飼圈養小尾寒羊45隻,年出欄羔羊40隻,純收入1.6萬元。形成了山旱區農牧結合、舍飼育肥生產經營模式戶。

榮譽

2001年:被盟行署評為林業生態建設突出鎮,鎮長李小鵬被評為全盟林業建設生態鎮長,被旗委、政府評為全旗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水利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旗政府評為殘疾人工作“九五”先進集體,被旗政府、人武部評為徵兵工作先進單位,鎮武裝部被評為先進武裝部
2002年:被旗委、政府評為實績突出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突出單位,黨委書記苗凱明、鎮長李小鵬被評為全旗優秀領導幹部,綜治書記竇大勇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