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劍波(如東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石劍波(如東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石劍波,男,1970年生,號抱瓠齋主。拜潘宗和為師,並得到孫德庚、張德斌指點。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南通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如東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劍波
  • 別名:號抱瓠齋主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1970年
書法創作,理論研究,名家點評,作品選刊,

書法創作

書法作品曾入展全國首屆青年美術書法展、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展、“小欖杯”全國縣鎮書法展、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全國書法展、紀念建黨90周年全國職工書法展等。作品曾獲“林散之獎·南京書法三年展”佳作獎。

理論研究

在《中國書法》、《書法》、《篆刻》、《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報刊上發表印學論文近百篇,引起了篆刻理論界的關注,有《趙之謙與東林復社後人》、《冒鶴亭的印學情結》、《略論陳師曾的書法篆刻藝術》、《印擬秦漢的個道人》、《黃學圯的楚橋先生印稿》、《李苦李篆刻》等,擬出版專著《南通曆代書家研究》。五次應杭州西泠印社之邀參加印學研討會並與會交流。

名家點評

十幾年前,劍波負笈於金陵,寒窗苦讀,尋根問源,常與余在寒舍斗室中歡談,並囑咐他治學一定要博取,選書要擇善從精。
敦料,回到家鄉以後的劍波,一面置身於基層文化行政工作,千頭萬緒,事必躬親。竟然不斷有作品參與國展。與此同時,最讓余振奮的是:還有大小論文近百篇刊行於《中國書法》、《西泠印社·百年名社千秋印學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書法報》、《書法導報》等。篤為師輩薰染至深、至廣,說心裡話,洵為之動容,促膝時,曾曰:老師不可能給你什麼學位,但是文化積累可以傳承於汝……現如今,忙學位的年輕人居多,此子能沉寂下來不為虛名所激惹,“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學者、西泠印社社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洵)
劍波的行書頗為出色,在“二王”筆法上下過一番功夫,從筆畫的健爽老到、遊刃有餘,到結體的端雅多姿,皆能流露出傳統的文人氣與瀟散之風。他的作品即使是較為放開的行草,也不作強烈的對比,而是在有序的線條運行和互動中,體現一種從容不迫的優雅。因而,他的作品是一種“行板”的音樂節奏,是讓人慢慢品味的茶和酒。聯繫到他對於“東皋印派”的研究,他對江淮文化浸潤出來的書法篆刻藝術,是有著獨到的理解和體會的。南通地區歷來不乏優秀的文化成果,書畫篆刻藝術也以傳統儒家文化為學術根基,往往體現一種敦厚儒雅、深沉樸實而又不失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劍波長期涵泳其中,學問、創作互為營養,走的是一條踏踏實實的正路。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導任平)
當代書法創作,我以為它分為三期,一是新文物時代的雄強稚拙,主要是對出土的文獻資源的利用和發展;二是回歸期的恬靜平整,主要是對前期的反思和調整,回歸傳統;三是新帖學的雅逸英邁,主要是以取法“二王”經典為主,這一時期由於片面追求“二王”表現特徵,再加上評審的引導,出現了千人一面的現象,日趨相同,劍波的書法由於理論的支撐,創作思路清晰,堅守傳統一脈,以“二王”系統為主,旁及其它。劍波的聰明在於認為“二王”體系是一個活的系統,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拘泥於某一家,而是上下求索,上下打通,通臨“二王”系統,特別是顏真卿、米南宮、董其昌、王鐸、傅山等用功尤深,這樣,劍波的書法風格不同於新帖學,從辨認度不高的當下書風中跳了出來,這一點非常寶貴也很高明。其二,劍波藉助於學術研究,書法有深厚的文人氣息,這一如他的為人,文質彬彬。劍波的狀態已完全是一個文人化的狀態,生活與藝術日趨統一。其三,劍波多以行書示人,溫文爾雅,氣韻生動,有較高的辯認度,這就是劍波。
(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
劍波的書法理論研究,蒙受孫洵、莊希祖先生的影響,治學嚴謹詳實。他在篆刻學領域史料發現與研究,引起篆刻理論界的高度關注。在書法創作上,劍波初入顏楷,又由宋米芾上朔“二王”脈源,心追手合,達情達意。在風格趨向上,特別對董華亭產生興趣,研習甚勤。在董氏的行書中,除了傳承了“二王”一脈的文雅與尊貴,更可貴的是他捨棄了一些“二王”用筆花哨之技,而用質樸的線條呈現了一種整體風格上“禪淡”,且在淡中求味,透出一股不食人間煙火之氣,一種超逸的境界。二十年前我曾為目矚和感受這種境界,專程前往江西鶩源博物館去看那裡的董其昌一幅絹上佳作,其印象迄今記憶猶新。劍波在“淡中求味”,可以看出他書法的品格與境界。
(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朱敏)

作品選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