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橋

石井橋

石井橋坐落於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內,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遺蹟。橋建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全橋長68米,寬3.8米,有6個橋墩,屬梁式石橋。

基本介紹

簡介,石井橋的傳說,

簡介

橋兩旁有石欄,兩端各建有一亭,西亭已拆毀,東亭仍在。亭為歇山頂,綠琉璃瓦脊。橋西頭有“道光歲次辛卯”紀年石刻。石井橋是近代史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清鹹豐六年(1856年)9月,英國以“亞羅”號船事件為藉口,於23日派出軍艦炮轟廣州城,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年正月,法國與英組成侵略聯軍,於12月炮轟廣州。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廣州人民組織了團練武裝抗擊侵略者。當時這裡的石井鄉是民眾武裝最為活躍的。現在石井橋石欄板上面,還留有當時侵略軍炮擊的彈洞。

石井橋的傳說

以前,石井河上是沒有橋連通東西兩岸的,是靠木船來橫渡到對岸,由於在上船和上岸時都要經過泥灘地,人們總會把腳和褲都弄成髒兮兮的。在清朝時石門有一個石匠出身的人叫做周合盛,他是個心腸很好的人,認為石井河上若能建起一座橋方便人們就好了。那時,周合盛在河邊幫助人們過河。
石井橋石井橋
有一次,他看到一個頭如三冬雪,須如九秋霜的老人,身穿黃布衣,腳穿麻鞋,手拿著拐杖,顫顫抖抖地走著。周合盛見狀,就對老人說:“我背你過河吧。”周合盛把老伯送過河之後,老伯抬起一隻光腳對他說:“我的鞋子丟了,幫我找吧!”周合盛到了泥潭中把鞋子找了回來。誰知那老伯又說:“幫我穿上!”周邦七八鞋子穿上以後,老伯就跑得很快。周合盛認為這個老伯並非普通人,就連忙去追,追上後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伯,老伯說他這么為鄉親著想,有志者事竟成,然後就化作一陣風不見了。當晚周合盛做了個夢,夢見那位老伯,老伯在夢裡教他如何用什麼材料,什麼樣的規格去建橋。最後,周問老伯尊姓大名,老伯說:“老朽乃黃石公是也!”很快,石井鎮的居民按照自己的能力有錢的沒錢的全都把建橋的費用籌齊了,周自己做監工,終於把石井橋給建起來了。人們為了紀念周和生和黃石公的功績,在橋的西側刻有“好進仙人履;能通駟馬車”一副石刻的對聯;東側則是“彼岸通黃石,橫江映白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