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黃子,讀音是shí zhōnɡ huánɡ zǐ,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石中的黃液,道家傳說吃了可以長生。藥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中黃子
- 拼音:shí zhōnɡ huánɡ zǐ
- 解釋:石中的黃液,道家傳說吃了可以長生。藥名
- 出處:《本草綱目·石二·石中黃子》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石中黃子》﹝集解﹞引
葛洪 《抱朴子》云:“石中黃子所在有之, 沁水山 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溼不燥,打其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中也,即當未堅時飲之,不爾,便漸堅凝如石,不中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數合,可頓服之。”亦省作“ 石中黃 ”。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 泰山 有 太乙 餘糧,視之石也……又有石中黃,即餘糧之未凝者,水溶若生雞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