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棱

石三棱

長足石豆蘭,根狀莖匍匐生根,假鱗莖在根狀莖上斜立,彼此靠近或相距約5毫 米,葉革質,長圓形,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外彎,通常長3—5厘米,花序柄很短,圓柱形,頂生1朵花,基部被2—3枚杯狀鞘,花大,黃綠 色密布紫褐色斑點,花瓣長圓狀披針形,比中萼片 小,先端稍鈍,邊緣全緣或稍具齒,具7條脈, 花期4—5月。

產雲南東南部至西部(屏邊、景東、巍山、臨滄、耿馬),生於海拔1000—2500米 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溝谷岩石上,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越南。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理作用,中藥化學成分,生藥材鑑定,

形態特徵

根狀莖匍匐生根,粗2-3毫米。假鱗莖在根狀莖上斜立,彼此靠近或相距約5毫米,圓錐狀或近圓柱形,長1-2.5厘米,粗約5-8毫米,基部被膜質鞘或纖維,頂生葉2片。
革質,長圓形,長3-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並且稍凹入,基部稍具短柄。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外彎,通常長3-5厘米;花序柄很短,圓柱形,長不及1厘米,粗約1.5毫米,頂生1朵花,基部被2-3枚杯狀鞘;花梗和子房扁的,長2.5-4.5厘米;花苞片大,膜質,杯狀或似佛焰苞狀,長約7-10毫米;花大,黃綠色密布紫褐色斑點;中萼片直立,卵形,凹的,長約2厘米,中部寬9毫米,先端鈍,具7條脈,邊緣全緣;側萼片較大,斜卵狀三角形,長2.2厘米,中部寬1.5厘米,先端鈍,基部貼生於蕊柱足而形成寬鈍的14囊,具9條脈;
花瓣長圓狀披針形,比中萼片小,先端稍鈍,邊緣全緣或稍具齒,具7條脈;唇瓣與蕊柱足末端連線而形成不動的關節,基部兩側直立、膜質,其邊緣撕裂狀或具短流蘇,內面具2枚圓錐形的胼胝體,中部以上肉質、向外下彎,先端鈍、指向後方,邊緣多少具鈍齒;唇盤上面具疣狀突起,中央有2條縱走的雞冠狀褶片;蕊柱粗短,基部延伸為長約2.5厘米的蕊柱足,其分離部分長達1.7厘米;蕊柱齒近平截、不明顯;藥帽近球形,上面光滑。
花期
花期4-5月。 
石三棱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500米 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溝谷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至西部(屏邊、景東、巍山、臨滄、耿馬)。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州、廣西百色、玉林、廣東江門、恩平均是盛產地。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越南。

主要價值

【藥 名】:石仙桃(石三棱)
【來 源】:為單子葉植物藥蘭科桃屬植物石仙桃的全草或假鱗莖。
【功 效】:潤肺止咳,化淤止痛。
【主 治】:用於肺癆咳嗽、咳喘氣逆者。用於跌打損傷腫痛者。
【成 分】:含環石仙桃萜醇,環石仙桃萜酮。
【性味歸經】:甘、苦、淡,涼。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適量。
【主治功能】:滋陰清肺熱,治肺結核咳血。
【別 名】:長足石豆蘭(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瓜子蓮、石山蓮、石橄欖、果上夜、千年矮麥斛、小扣子蘭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湖北、湖南、廣西、雲南。
【考 證】:始載於《滇東北嶽陵山》。
【採收加工】:9~10月採收,鮮用,或用開水燙過曬乾。
石仙桃石仙桃

藥理作用

麻醉作用 石仙桃的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阻斷蟾蜍神經乾動作電位的作用與普魯卡因相似,與地卡因相似的是對兔角膜表面的麻醉作用;豚鼠皮內注射100%石仙桃水提取液0.2ml,有浸潤麻醉作用;在家兔第7腰椎間隙注入0.2mg/kg後,家兔的後肢截癱,15min後,藥物作用消除,恢復正常。
石三棱

中藥化學成分

含環石仙桃萜醇(cyclopholidonol),環石仙桃萜酮(cyclopholidone)。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本品根莖粗壯,直徑5-10mm。下側生灰黑色頂根,節明顯。節上有乾枯的膜質鱗葉,每隔0.5-1.5cm生一枚假鱗莖,肉質肥厚呈瓶狀,卵形,長圓形,長3-7.5cm,直徑1.5-2.5cm。表面碧綠色或黃綠色,具5-7條縱棱或光滑,基部收縮呈柄狀,有的被鞘狀鱗葉。頂端生葉2枚,多脫落而留有呈內外套疊的“V”形葉痕。葉片革質,較厚,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8cm或更長,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收縮成柄狀。具數條平行葉脈,其中3條明顯而突出於下表面。花序頂生。多已乾枯。氣微,味甘、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