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洛陽戰役,解放金塘,炮擊金門,
人物生平
軍事科學院原顧問。
石一宸是山東省淄博市人,學生時代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走上了革命道路。他1937年組織領導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後加入山東人民抗戰救國軍獨立團,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中隊長、連長、支隊工作團團長、團參謀主任、旅參謀、作教股長、科長、分區參謀主任、旅參謀主任等職,率部參加了三次甲子山戰鬥,莒縣十字路鎮戰鬥,贛榆、莒縣、石溝崖等攻堅戰鬥,泊兒鎮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師副參謀處長、參謀處長、團長、師參謀長、副師長等職,先後率部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泰安、孟良崮、許昌、洛陽、濟南、淮海、渡江和解放舟山群島等戰役戰鬥,出色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華東軍區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處長,福州軍區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經常深入海邊防進行實地考察,為部隊作戰訓練和加強海防戰備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調任軍事科學院顧問後,參與領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和《當代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卷等的編研工作。
石一宸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勳章。
石一宸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洛陽戰役
1948年春天,具有戰略意義的洛陽戰役開始了。
洛陽是位於隴海線上的九朝古都,盤踞在洛陽的是蔣介石的青年軍第206師。洛陽本來城高壕深,第206師又在城門外加修了半永久性的防禦工事。石一宸時任23團團長,他深感重任在肩,不敢怠慢,親自組織主攻東門的1營營長張明以及全營官兵,對敵方的城防工事作了周密細緻的調查研究。石團長經常說,根據以往的戰鬥經驗,任何一處看不清楚,就會出現紕漏,而影響全局。為此,他們在陣地前沿的瞭望孔里,反反覆覆地觀察著、端詳著,熟悉每一道工事和城牆上的每一個槍眼。正如石一宸團長說的:“這邊看了那邊看,白天看了夜間看。”城牆裡面的工事是看不見的。凡是進城做過工的、賣過菜的、修過工事的,都成了指戰員們的調查對象。
解放戰爭中攻克中等城市洛陽,是華野戰史乃至人民解放軍戰史上的一件大事。戰後華野首長頒發嘉獎令,表揚了三縱8師23團1營首先突破洛陽東門的戰績,並命名該營為“洛陽營”。
解放金塘
上海和寧波解放後,蔣介石的殘兵敗將多數跑到舟山群島。蔣介石命令石覺為舟山司令,並擁有岱山機場,經常派飛機轟炸上海和寧波。及早解放舟山群島已勢在必行。面對寧波的金塘島是舟山本島的門戶。要解放舟山必先拿下金塘。
不尋常的金塘島上有蔣介石一個加強師,而且構築了堅固的灘頭陣地。第七兵團和22軍領導確定由66師攻取金塘島。師黨委又分工副師長石一宸擔任第一線指揮並做好戰前一切準備工作。這支南征北戰的部隊,陸地作戰是英雄,要渡海作戰多數指戰員卻不識水性。這是個新課題,又是個新難題。石一宸副師長帶領參謀人員,不顧風吹日曬,經常在海邊上組織部隊到大海里學游泳,同時觀察潮漲潮落,熟悉潮汐規律,以及不同季節的風向、風速,還要徵集船隻,計算每船坐多少人,並多次派人在暗夜中乘坐小船靠近金塘島,探查島岸上的防禦工事,以便部署海岸炮兵等。
經過百日戰前準備,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預計發起攻擊的時間是1949年10月3日,也正是新中國誕生的第三天。不料當時天空陰雲密布,傍晚卻突然放晴。真可說是天公作美。趁此良機,我軍戰船競渡,乘風破浪,一鼓作氣登上金塘島,全殲守敵。為解放舟山創造了有利條件。由石一宸參與指揮的這次攻島戰鬥,以模範戰例載入人民解放軍戰史。
炮擊金門
福州軍區面對台灣、澎湖和近海的金門、馬祖,這是東南沿海的最前線。蔣軍不斷派出小股武裝偷襲我沿海各地。石一宸調任福州軍區副參謀長後,帶領參謀人員從閩北到閩南沿海的海岸線詳詳細細地察看了一遍,同時對敵占島嶼的設防情況做到了了如指掌。這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和軍事指揮員的工作程式。
特別需要提及的,是1958年8至10月間炮擊金門的重大事件。這是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設下的一步絕妙好“棋”。為此我軍的炮兵群、航空兵和海軍艦艇都已提前到位。福州戰區的主要領導人已到前方坐鎮,並分工由副參謀長石一宸擔任第一線指揮。石一宸副參謀長一向作風嚴謹,很快做好了一切戰前準備,已經是 “箭在弦上”了。而金門守敵竟毫無覺察。中央軍委一聲令下,我前線炮兵群同時開炮。炮聲像晴空霹靂般地在金門島上炸響。金門蔣軍頓時驚恐萬狀、狼狽不堪。頻頻向蔣介石告急。台灣慌忙派運輸艦船向金門輸送糧、彈,並請求美軍艦艇前來護航。從8月到9月在毛澤東主席謀略下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打痛了蔣介石,牽扯了美軍的力量,因為當時美軍正在中東用兵,鎮壓人民起義。這次炮擊金門起到了一箭雙鵰的作用。多少個日日夜夜,石一宸副參謀長堅守在前線,出色地完成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交付的這一歷史使命,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