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同道堂”,“御賞”璽

二璽作為諭旨下發的憑證,其使用從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約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結束,是晚清政治的見證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道堂 御賞
  • 年代:清鹹豐
  • 材料:青田石
  • 收藏: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詳細簡介,奕詝簡介,

基本信息

印名:同道堂 御賞
年代:清鹹豐
石“同道堂”、“御賞”璽石“同道堂”、“御賞”璽
材料:青田石
尺寸:面2cm見方 通高8cm
收藏:故宮博物院

詳細簡介

“同道堂、御賞”璽,清鹹豐,二方一組,共裝於一黑漆盒內。其中“同道堂”璽,青田石質,光素,篆書。面2cm見方,通高8cm。“御賞”璽,田黃石質,光素,篆書。面寬1cm,長2cm,通高5cm。
石“同道堂”、“御賞”璽石“同道堂”、“御賞”璽
兩璽原是鹹豐帝奕詝所用的閒章。鹹豐十一年(1861)七月,鹹豐帝病逝於熱河避暑山莊,臨終前遺詔立六歲的載淳為皇太子,任命載垣、端華、肅順等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嗣皇帝處理政務。同時將“同道堂”、“御賞”兩方小璽分別賜給載淳和皇后紐祜祿氏,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朱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璽便被其生母慈禧太后控制,代子鈐印,從而取得了干預朝政的權力。

奕詝簡介

鹹豐帝(1850~1861在位):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帝第四子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筆,立其為皇太子。宣宗逝世後,己未,鹹豐帝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為鹹豐元年。
在位期間,內外交困,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之際,又遭遇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他依靠湘軍,抑制住了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的擴張。對英法聯軍,鹹豐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後失敗,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告終。
鹹豐十一年在承德病故。在位11年。卒謚“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定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