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腳錦雞兒(Caragana brachypoda Pojark.)是豆科、錦雞兒屬矮灌木,高可達30厘米。樹皮剝裂,稍有光澤;小枝有條棱,短縮枝密。假掌狀複葉有小葉;托葉在長枝者宿存並硬化成針刺,葉柄稍彎曲,短枝上葉無軸,簇生;小葉片倒披針形,兩面有短柔毛,灰綠色或綠色。花單生,花梗短粗,被短柔毛;花萼管狀,基部偏斜成囊狀凸起,紅紫色或帶綠褐色,被粉霜或疏生短柔毛,花冠黃色,旗瓣中部橙黃色或帶紫色,倒卵形,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短小,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子房無毛或有毛。莢果披針形,4-5月開花,6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蒙古也有分布,散生於半荒漠地帶的山前平原、低山坡和固定沙地。
矮腳錦雞兒在春季嫩枝葉及花為較好的飼草。根粗壯,深長,為較好的保土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矮灌木,高20-30厘米。樹皮黃褐色或灰褐色,剝裂,稍有光澤;小枝褐色或黃褐色,有條棱,短縮枝密。假掌狀複葉有4片小葉;托葉在長枝者宿存並硬化成針刺,長2-4毫米;葉柄宿存並硬化成針刺,長4-10毫米,稍彎曲,短枝上葉無軸,簇生;小葉倒披針形,長2-10毫米,寬1-3毫米,先端銳尖,有短刺尖,基部漸狹,兩面有短柔毛,灰綠色或綠色。
花單生,花梗短粗,長2-5毫米,關節在中部以下或基部,被短柔毛;花萼管狀,基部偏斜成囊狀凸起,長9-11毫米,寬約4毫米,紅紫色或帶綠褐色,被粉霜或疏生短柔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三角形,長約2毫米;花冠黃色,旗瓣中部橙黃色或帶紫色,長20-25毫米,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與旗瓣近等長,先端斜截平,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短小,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具長瓣柄及短耳;子房無毛或有毛。莢果披針形,扁,長20-27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漸尖,無毛。
生長環境
矮腳錦雞兒為強旱生植物,具有耐乾旱、抗風沙的特性。其分布區的年降水量為幾十毫米至150毫米,≥10℃的積溫3000-3500℃,土壤為上面覆沙的堅硬的灰棕荒漠土。它常以優勢種或伴生種出現於覆沙坡地或砂礫質荒漠土上,有時進入乾河床可形成群落片段,在特別乾旱年份,矮腳錦雞能夠保持半休眠狀態。其株叢下多有小型風積沙堆。
矮腳錦雞兒在中國賀蘭山西麓山前覆沙平原上,與駝絨藜、枇杷柴組成矮腳錦雞兒、駝絨藜,枇杷柴放牧場。在該草場類型中,矮腳錦雞兒為優勢植物,往往形成比較密集的群體,鬱閉度達3.0。在中國內蒙古西部矮腳錦雞兒還生於山前傾斜平原,地表具粗砂石礫的灰棕荒漠土,以珍珠柴、綿刺為優勢種的放牧場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東,西阿拉善、西鄂爾多斯及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寧夏(陶樂、同心、靈武、中寧、中衛)、甘肅(民勤、臨澤)。蒙古的戈壁阿爾泰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矮腳錦雞兒在東阿拉善地區3月下旬開始返青,5月中旬至6月上旬開花,6月結實,7月種子成熟,10月初枯黃。
主要價值
環境:根粗壯,深長,為較好的保土植物。
飼用:矮腳錦雞兒為良等飼用灌木。其飼用特點是由於木質具刺,在大畜中除駱駝外,牛;馬很少採食,但對小畜,特別是山羊有特殊的放牧價值。綿羊、山羊於春、夏、秋三季均喜食其嫩枝條,春季最喜食其花及嫩枝,夏秋喜食其當年生枝。據牧民反映,羊在春季吃了矮腳錦雞兒的花,有恢復體力,增加畜膘的作用。駱駝一年四季均樂食。據測定,分布於賀蘭山西麓山前覆砂平原的矮腳錦雞兒、駝絨藜、枇杷柴放牧場的草場生產力在荒漠草場中是比較高的,每公頃產乾草300-375千克,1.7-2公頃草場可養一個綿羊單位。內蒙古草原勘測設計院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中旗巴音杭蓋鄉採集的矮腳錦雞兒,果後營養期的樣品分析結果,其在果後營養期仍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