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杜阿爾特(Duarte)在1992報告了一個新物種的存在,他將其命名為"Mazama bororo"。這種分類主要基於其他短角鹿屬物種之間的核型差異。第一個分析的個體是來自巴西聖保羅博尼托角(Capão Bonito)地區的圈養個體。杜阿爾特和美利奴(Merino)、喬治(Jorge)分別在1997、1996以及2003年對這種動物進行了更詳細的描述,他們認為該物種在形態上是介於倭短角鹿和赤短角鹿之間的中間形式。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地理範圍最初基於物種描述中使用的圈養動物的起源。第一個野生種群於2000年至2002年間在灘涂州立公園(Intervales State Park)發現。從那時起,僅描述了九個發生的地點。矮紅短角鹿僅限於大西洋森林生物群落,位於南緯23°和26°緯線以及西經47°和50°之間。該範圍沿著聖保羅州南部、巴拉那州東部和聖卡塔琳娜州東北部延伸。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10月20日——易危(VU)。
種群現狀
有關矮紅短角鹿的種群數據仍然很少。唯一可用的基於種群數量的研究是在灘涂州立公園進行的,估計該公園的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隻(被認為是保護良好地區的最佳條件)。由於不同地區的物種證據相對豐富,沿其發生範圍的其餘地區分配了較低的密度(0.5隻/平方千米)。這些值估計產生了8,500隻成熟個體的總數(2012年)。考慮到僅一個亞種群中就有8,500隻成熟個體,可以推斷成熟個體的數量和種群結構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