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冬茄(矮牽牛花)

碧冬茄

矮牽牛花一般指本詞條

碧冬茄(Petunia × hybrida hort. ex Vilm.)是茄科矮牽牛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雜交種。植株高達60厘米;莖在地面匍匐生長,表面有一層粘質柔毛;葉卵形,先端漸尖,具有較短的葉柄或幾乎沒有葉柄;花單獨生長於葉柄與莖的連線處;花冠白色或紫堇色,具條紋,漏斗狀;蒴果圓錐狀;種子近球形,褐色。花期4-11月。

碧冬茄原產南美洲,在世界各國花園中普遍栽培,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屬於長日照植物,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莖葉生長很茂盛,但著花很難,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扦插繁殖、組織培養繁殖三種方法。

碧冬茄種子有行氣,殺蟲的功效。因其花色豐富,視覺效果好,已成為城市綠化花壇擺放的主要用花。碧冬茄的花語是安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冬茄
  • 拉丁學名:Petunia × hybrida hort. ex Vilm. 
  • 別名:矮牽牛、靈芝牡丹、撞羽牽牛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茄目
  • 茄科
  • :矮牽牛屬
  • :碧冬茄
  • 命名者及年代:Vilm.,1956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地區,生長環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水分管理,適當施肥,光照調節,花期調控,病蟲防治,猝倒病,灰霉病,病毒病,紅蜘蛛,白粉虱,蚜蟲,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植物文化,

植物學史

碧冬茄原產於南美洲,並不是一個自然物種,而是由兩種碧冬茄屬植物P. integrifoliaP. violacea的雜交種。也有學者認為是腋花矮牽牛P.axillaria和撞羽矮牽牛P.wilavea雜交的,還有說是P.axillaris和P.integrifolia雜交的。
最早的園藝碧冬茄是在1835年由英國的園藝大佬威廉·赫伯特牧師培育而成的,在之後又一再“升級換代”。
1849年又出現重瓣矮牽牛品種。
1876年通過自然突變育成了四倍體大花矮牽牛系列。
1879年很快又推出矮生小花品種。
1930年育成雜種1代的矮牽牛品種。後來為了商用和全球推廣,又搞出了抗熱、抗雨和抗病等品種。
20世紀初,中國開始引進碧冬茄的,但是影響不大。改革開放以後,園藝需求大增,城市化進程加速,中國開始從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大批進口碧冬茄,同時,中國的園藝專家也培育出來不少新品種。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是雜交種,高30-60厘米,全體生腺毛。莖在地面匍匐生長,表面有一層粘質柔毛。葉有短柄或近無柄,卵形,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長3-8厘米,寬1.5-4.5厘米,側脈不顯著,每邊5-7條。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3-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條形,長1-1.5厘米,寬約3.5毫米,頂端鈍,果時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條紋,漏斗狀,長5-7厘米,筒部向上漸擴大,檐部開展,有折襞,5淺裂;雄蕊4長1短;花柱稍超過雄蕊。
蒴果圓錐狀,長約1厘米,2瓣裂,各裂瓣頂端又2淺裂。種子極小,近球形,直徑約0.5毫米,褐色。

分布地區

碧冬茄原產南美洲,在世界各國花園中普遍栽培,中國南北城市公園中普遍栽培觀賞。

生長環境

長日照植物,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它生長適溫為13℃至18℃,冬季溫度在4-10℃,如低於4℃,植株生長停止,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溫。夏季生長旺期,需充足水分,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應在早、晚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梅雨季節,雨水多,對矮牽牛生長十分不利,盆土過濕,莖葉容易徒長,花期雨水多,花朵易褪色或腐爛。盆土若長期積水,則爛根死亡,所以盆栽矮牽牛宜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繁殖方法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扦插繁殖、組織培養繁殖三種方法。
播種繁殖:常作1年生栽培。播種時間視上市時間而定,如5月需花,可在1月溫室播種;10月用花,需在7月播種。矮牽牛的種子細小,每克種子有9000-10000粒,發芽適溫為20-22℃,採用室內盆播,用高溫消毒的培養土、腐葉土和細沙的混合土。播後不需覆土,輕壓一下即行,約10天發芽。當出現真葉時,室溫以13-15℃為宜。
碧冬茄(矮牽牛花)
播種
扦插繁殖:室內扦插全年均可進行,花後剪取萌發的頂端嫩枝,長10厘米,插入沙床,插壤溫度20-25℃,插後15-20天生根,30天可移栽上盆。
碧冬茄(矮牽牛花)
扦插
組培繁殖:外植體用種子、葉片和受精子房等。若用種子,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5分鐘,取出後用水沖洗乾淨。在無菌條件下,在75.0%酒精中浸8分鐘,再在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7分鐘,取出用無菌水沖洗後,接種在MS(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5-1.0毫克/升和萘乙酸0.1毫克/升)的培養基上,接種15天出現小芽,將小芽切割轉原來的培養基上進行繼代培養,20天后1個小芽可得到10多個芽。將1厘米的壯芽接入含萘乙酸0.05-0.20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10天后,100%生根,成為完整小植株。
碧冬茄(矮牽牛花)
碧冬茄

栽培技術

水分管理

澆水始終遵循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矮牽牛喜微偏乾的土壤環境,忌介質水分過多,保持介質的間乾間濕非常重要,這樣既可保證充足的水分需求,又有利於根部呼吸。花朵開放後,應保證澆水充足,盆土過乾易導致花朵過早萎蔫。

適當施肥

小苗生長前期應勤施薄肥,選擇氮、鉀含量高、磷適當偏低的肥料。當發現枝條有徒長現象時可施用含鈣、鎂的複合肥,濃度控制在0.1%-0.2%;生長旺盛期每7天追施稀薄肥液1次,以促進其生長繁茂。矮牽牛對硼和鈣的需求相對較多,葉片出現條狀黃化時,常為缺硼和鈣引起,可用硼40-60毫克/千克或鈣的複合肥料補救。

光照調節

矮牽牛為陽性植物,生長、開花均需要陽光充足。矮牽牛在長、短日照下花芽均能分化。短日照容易促進側芽生長,使植株矮化,開花較緊密;在夏季的長日照強光下則分枝少,花蕾頂生,開花提前,花期縮短。適當遮陰有助於花大色艷和延長開放時間。

花期調控

修剪是控制矮牽牛花期早晚的關健措施。當植株成型後,對枝條摘心,可使花期延後。開花時立支柱防花枝倒伏;盛花期後,短截枝條,保留各分枝基部2-3厘米,促重新分枝開花。

病蟲防治

矮牽牛抗病性較強,較少發生病蟲害,常見的病蟲害有以下幾種。

猝倒病

症狀,苗期猝倒病是指由腐霉屬、疫霉屬、絲核屬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可影響幼苗生長,嚴重時造成缺苗甚至毀種。不同種類的真菌引起症狀不同。腐霉屬疫霉屬侵染幼苗的莖基部呈水漬狀暗色斑,繼而繞莖擴展,逐漸縊縮呈細線狀,有時子葉尚未表現症狀就已倒伏,故名猝倒。由絲核菌引起的苗病稱為立枯病,受害幼苗莖基部產生褐色病斑,逐漸使幼莖萎縮直至幼苗枯死,一般不立即倒伏。受侵染子葉也可產生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苗床濕度大時,病殘體及周圍床土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
碧冬茄(矮牽牛花)
猝倒病
防治方法,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400-600倍液澆灌,每平方米用2-3L,隔7-10天澆1次,視病情防治1~2次。

灰霉病

症狀,該病是由灰葡萄孢菌的真菌侵染所引起的。病菌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和越夏。主要侵染葉片、嫩莖和花器等部位。發病初期,病部出現水漬狀斑點隨後擴大,病組織變成褐色至黑色並腐爛,後期表面形成灰色至灰褐色霉層。溫室氣溫在20℃左右、空氣濕度大的條件下,發病最嚴重。病菌借風雨傳播,尤以雨後天氣轉晴時傳播迅速。發病嚴重時葉片爛腐、花器萎蔫,病部長出大量灰褐色霉層,一片狼藉。
碧冬茄(矮牽牛花)
灰霉病
防治方法,注意光照和通風,把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雨後及時排水、放風,嚴防濕氣長時間滯留可減輕發病。化學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的農利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霉靈(硫菌霉威、萬霉靈1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霉威(萬霉靈2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

病毒病

症狀,侵染矮牽牛的病毒常見的有蕪菁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矮牽牛花葉黃化,受病葉片上產生黃色斑駁和大型壞死斑。另外,由蠶豆萎蔫病毒引起的斑萎病、由翠菊黃化植原體引起的黃化病以及矮牽牛黃斑駁病毒、矮牽牛星狀花葉病毒和矮牽牛明脈病毒等10多種也見諸報導。病毒病通常由傳毒昆蟲蚜蟲、飛虱等傳播。花葉型病毒病可以通過汁液摩擦或人為接觸傳毒。
碧冬茄(矮牽牛花)
病毒病
防治方法,防治傳毒媒介,消滅蚜蟲、葉蟬線蟲;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燒毀,防止人為地摩擦傳毒,接觸過病株的手和工具都要及時洗淨消毒。

紅蜘蛛

症狀,紅蜘蛛刺吸莖葉,使受害部位水分減少,失綠變白,葉表面呈現密集蒼白的小斑點,捲曲發黃。嚴重時植株發生黃葉、焦葉、卷葉、落葉和死亡等現象。
防治方法,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來控制紅蜘蛛的發生。藥物可選擇1.8%阿維菌素乳油、20%噠蟎靈可濕性粉劑、50%馬拉硫磷乳油等噴霧防治。為了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應交替用藥或混合施藥。

白粉虱

症狀,粉虱的成蟲和幼蟲都以口針刺吸植物葉背組織內的汁液,致使葉片褪色、變黃、凋萎直至乾枯,嚴重時整株死亡。除卵以外,各蟲態均能分泌蜜露,堆積於葉片和嫩枝表面,引發煤污病。粉虱也是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碧冬茄(矮牽牛花)
白粉虱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可利用白粉虱對黃色敏感,有強烈趨性,在溫室內設定黃板誘殺成蟲。化學藥劑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和10%的蚜虱淨噴霧防治。

蚜蟲

症狀,蚜蟲也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常群集於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捲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碧冬茄(矮牽牛花)
蚜蟲
防治方法,可用10%的蚜虱淨60-70g;20%的吡蟲啉2500倍液;50%的抗蚜威3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碧冬茄種子有行氣,殺蟲的功效。
藥用部位: 以種子入藥。
主治用法: 用於腹水,腹脹便秘,蛔蟲病。用量6-9克。

經濟價值

該種花朵碩大,色彩豐富,花型變化頗多,花色有白、粉、紅、紫、藍甚至黑色,以及各種彩斑鑲邊等色;花冠單瓣、半重瓣、瓣邊褶皺狀或呈不規則鋸齒狀。因其花色豐富,視覺效果好,群體表現出眾,有著“花壇皇后”之美譽,已成為城市綠化花壇擺放的主要用花。
碧冬茄(矮牽牛花)
碧冬茄

植物文化

碧冬茄的花語是安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