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澤米

矮澤米

矮澤米(學名:Zamia pumila L.)是澤米鐵科、澤米鐵屬木本常綠植物。乾高15-30厘米,單幹,粗壯,圓柱形,有時呈叢生狀,表面密被暗褐色的排排葉痕。在多年生的老乾基部莖盤處,可由不定芽萌發而長出幼小的萌櫱,稱為吸芽。地下為肉質粗壯的鬚根系。葉為大型偶數羽狀複葉,生於莖幹頂端,葉長60-120厘米,硬革質,葉柄長15-20厘米,疏生堅硬小刺。羽葉小葉7-12對,小葉長橢圓形,兩側不等。雌雄異株,雄花序松球狀,長10-15厘米,雌花序似掌狀。

原產於墨西哥,中國已引種栽培。喜陽,在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環境下生長良好。耐旱、耐寒力強,當氣溫下降到2-3℃時,仍綠葉青翠。唯生長極慢,在正常情況下,莖幹每年只長1-2厘米。土壤以肥沃、微酸性的砂質壤土為宜。

矮澤米為大型觀葉植物,株形優美,終年青翠。大盆或木桶栽植的大型植株多用於布置花壇、花台的中心。中國華南栽植於庭園中,是優良的園林樹種。中、小型盆栽置於室內廳堂顯得優雅高貴,給人莊嚴肅穆及熱帶風光的美好感受。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近危(NT)。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矮澤米
  • 拉丁學名:Zamia pumila L.
  • 別名:南美蘇鐵、美葉鳳尾蕉、糠葉美洲蘇鐵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蘇鐵綱
  • 蘇鐵目
  • 澤米鐵科
  • :澤米鐵屬
  • :矮澤米
  • 命名者及年代:L.,1763 
  • 保護級別:(IUCN 2009年 ver 3.1)——近危(NT)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矮澤米是木本常綠植物。乾高15-30厘米,單幹,粗壯,圓柱形,有時呈叢生狀,表面密被暗褐色的排排葉痕。在多年生的老乾基部莖盤處,可由不定芽萌發而長出幼小的萌櫱,稱為吸芽。地下為肉質粗壯的鬚根系。葉為大型偶數羽狀複葉,生於莖幹頂端,葉長60-120厘米,硬革質,葉柄長15-20厘米,疏生堅硬小刺。羽葉小葉7-12對,小葉長橢圓形,兩側不等。雌雄異株,雄花序松球狀,長10-15厘米,雌花序似掌狀。

產地生境

原產於墨西哥,中國已引種栽培。喜陽,在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環境下生長良好。土壤以肥沃、微酸性的砂質壤土為宜。

生長習性

矮澤米耐旱、耐寒力強,當氣溫下降到2-3℃時,仍綠葉青翠。唯生長極慢,在正常情況下,莖幹每年只長1-2厘米。

繁殖方法

通常用播種和分割吸芽法繁殖。當有雌雄植株同時開花時,經人工輔助授粉容易得到種子。可用點播法,覆土約3厘米,在30-33℃高溫下才易發芽。種子發芽較慢,播種後4-6個月開始出苗,2-3年後分苗。分割吸芽宜在早春3-4月進行,切割時須小心,儘量少傷莖皮,切口塗上草木灰或硫磺粉,待切口稍乾後,栽在含多量粗砂的腐殖質土的盆內,澆水後放半陰處培養,溫度保持在27-30℃,很易成活。

栽培技術

盆栽可用泥炭土或腐殖土加上1/4左右的河砂和少量基肥配成培養土,不可用粘重土壤。盆底排水孔稍加大,並多墊瓦片,以利排水。春、夏季是旺盛生長期,要多澆水和早晚向葉面噴水,保持葉色翠綠。炎夏烈日時,宜放半陰處,如陽光直射會使葉色變黃和失去光澤。每月可施淡液肥1-2次,秋季停止施肥。在中國華北地區通常4月上中旬搬至室外,10月中旬以後搬回室內,可放在5℃左右的地方越冬。

主要價值

矮澤米為大型觀葉植物,株形優美,終年青翠。大盆或木桶栽植的大型植株多用於布置花壇、花台的中心。中國華南栽植於庭園中,是優良的園林樹種。中、小型盆栽置於室內廳堂顯得優雅高貴,給人莊嚴肅穆及熱帶風光的美好感受。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