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頜沙鰈
- 界:動物界
- 目: 鰈形目
- 科:冠鰈科
詳細情況,形態特徵,
詳細情況
編號: 8698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 鰈形目
拉丁亞目: 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 鰈亞目
中文科名: 冠鰈科
拉丁科名: Samaridae
中文屬名: 沙鰈屬
拉丁屬名: Samariscus
拉丁種名: inornatus
定名人: (Lloyd)
年代: 1909
中文名:短頜沙鰈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 鰈形目
拉丁亞目: 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 鰈亞目
中文科名: 冠鰈科
拉丁科名: Samaridae
中文屬名: 沙鰈屬
拉丁屬名: Samariscus
拉丁種名: inornatus
定名人: (Lloyd)
年代: 1909
中文名:短頜沙鰈
形態特徵
背鰭70;臀鰭55;胸鰭5;腹鰭5;尾鰭16(10分枝)。側線鱗63;下肢鰓耙8—9。短頜沙鰈體長78—86mm:為體高2.3倍,為頭長4.5倍。頭長為眼徑3.2倍,為上頜長3.5倍。短頜沙鰈體長橢圓形,很側扁;尾柄微顯。眼位右側,眼間隔窄有鱗。口斜小。上頜達眼前緣,頜齒小絨毛狀,兩側相似。鰓耙退化。兩側蒙粗櫛鱗。右側線直線形,左無。短頜沙鰈的背鰭始於吻左側;臀鰭似背鰭;第1—4胸鰭條最長略長於頭長;左無胸鰭;右腹鰭寬有膜略連臀鰭;尾鰭矛狀;其他鰭無分枝鰭條。短頜沙鰈右側褐色,背腹緣內各有5黑斑,尾鰭有2黑斑,胸鰭黑色;左側白色,背臀鰭邊緣黃色帶狀。短頜沙鰈在國內分布於台灣西南東港海區;模式產地為亞丁灣,水深237.9m海底。體長1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