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分類學,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分類學
形態特徵
軀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頭稍大;口小;吻長而鈍尖;上頜僅達吻部的1/3處;上下頜均具單列齒,齒中大,較鈍,排列較疏;鋤骨與齶骨無齒。具頦須一對,末端達眼眶後緣下方。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具二短棘;鰓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6-8 + 23-27。體被弱櫛鱗,易脫落,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無鱗;側線鱗數28-30,上側線管呈樹枝狀。背鰭兩個,彼此分離;胸鰭軟條數15(少數為14);尾鰭叉尾形。 體色多變,灰白色至淡紅色,除腹部外,各鱗片具紅褐色至暗褐色;自吻經眼睛至背鰭軟條基有一深色縱帶,縱帶上下各有一白色帶;背鰭軟條後部有一白斑或不顯,白斑後另有一鞍狀斑或不顯;背鰭與尾鰭灰綠色至淡紅色;背鰭及臀鰭膜散布淡白色斑點有時不顯;胸、臀與腹鰭黃褐色至淡紅色;頦須淡褐色至黃褐色。體長可達38公分。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在近海沿岸及海灣等沙泥底質水域,棲息深度在2-91公尺之水層。夜行性,主要以泥地中的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多毛類等為食
種群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西起西印度洋,東到萊恩、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起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及拉帕島。台灣新北市、台東縣、屏東縣、澎湖縣等海域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