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萼黃連(變種)

短萼黃連(變種),與黃連的區別:萼片較短,長約6.5毫米,僅比花瓣長1/3-1/5。2-3月開花,4-6月結果。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黃連
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卵狀三角形,寬達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具長0.8-1.8厘米的細柄,3或5對羽狀深裂,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邊緣生具細刺尖的銳鋸齒,側全裂片具長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兩面的葉脈隆起,除表面沿脈被短柔毛外,其餘無毛;葉柄長5-12厘米,無毛。花葶1-2條,高12-25厘米;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針形,三或五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長橢圓狀卵形,長9-12.5毫米,寬2-3毫米;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6.5毫米,頂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葯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花柱微外彎。蓇葖長6-8毫米,柄約與之等長;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0.8毫米,褐色。2-3月開花,4-6月結果。

產地生境

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生海拔600-1600米間山地溝邊林下或山谷陰濕處。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全州。

藥用價值

根狀莖為著名中藥“黃連”,含小檗鹼、黃連鹼、甲基黃連鹼、掌葉防己鹼等生物鹼,可治急性結膜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胃炎、吐血、癰癤瘡瘍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