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褶紋魚

短耳褶紋魚

短耳褶紋魚是一種生活在約4.1億年前早泥盆世肉鰭魚類,發現於雲南昭通早泥盆紀地層。作為一種肉鰭魚類的早期成員,短耳褶紋魚的發現對研究早期基幹肉鰭魚向更進步的肉鰭魚過渡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耳褶紋魚
  • 拉丁學名:Ptyctolepis brachynotus
  • 生活年代:早泥盆紀布拉格期(約4.1億年前)
  • 發現地點:雲南昭通
發現背景,科研價值,分類地位,

發現背景

雲南昭通早泥盆紀的坡松沖組保存了大量的魚類和植物化石,代表著4.1億年前一片生機勃勃的水中“樂土”。古脊椎所早期脊椎動物課題組長年在坡松沖組開展野外工作,陸續採集了一批重要的魚類特別是硬骨魚類化石。此前已經發表的數個重要屬種,如最早的四足形類物種奇異東生魚(Tungsenia paradoxa)、最早的空棘魚類物種雲南孔骨魚(Euporosteus yunnanensis)、最早的爪齒魚類成員于氏箐門齒魚(Qingmenodus yui)等,展現了坡松沖組脊椎動物群極具潛力的研究價值。課題組找到一件表面紋飾與志留紀魚類夢幻鬼魚非常相似的硬骨魚類耳枕區化石,根據其寬短的輪廓和表面的褶皺紋飾將其命名為短耳褶紋魚。

科研價值

研究表明,短耳褶紋魚的舌頜關節正好處於基幹肉鰭魚類向更進步肉鰭魚類冠群演化的過渡階段:它雖然已經演化出進步肉鰭魚類典型的兩個舌頜關節面,但頸靜脈管卻仍然從兩個關節面的下方而非其間穿過,保留著原始硬骨魚類的模式。同時,短耳褶紋魚開始出現進步肉鰭魚類特有的結構耳上腔(包括內淋巴囊和與之相連的內淋巴管兩部分,負責將內淋巴液吸收入腦脊液)的雛形。
短耳褶紋魚
短耳褶紋魚
上世紀80年代起,一系列來自中國的原始硬骨魚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揭開了硬骨魚類起源研究激動人心的新篇章。其中以斑鱗魚(Psarolepis)及其近親,如無孔魚(Achoania)、夢幻鬼魚(Guiyu oneiros)等的發現最為引人矚目,它們身上集中了人們過去從未想到能夠集於一身的特徵,如典型肉鰭魚類分為前後兩部分、可以活動的顱骨;類似盾皮魚類的中背骨片和棘刺等等。雖然斑鱗魚類此前仍被歸入肉鰭魚類,但如此之多而明顯的原始特徵使得研究者懷疑,它們也很有可能是更加原始的基幹硬骨魚類。
短耳褶紋魚的相關研究對了解特徵原始的基幹肉鰭魚向更進步的肉鰭魚過渡有重要意義,理清了上述問題。

分類地位

短耳褶紋魚的腦顱特徵組合對早期硬骨魚類演化理論具有重大影響。短耳褶紋魚本身處於目前唯一的基幹肉鰭魚類位置上,它的發現將斑鱗魚類推至更加原始的基幹硬骨魚類位置,顯示斑鱗魚類已經非常接近輻鰭魚類和肉鰭魚類共同的祖先。龐大的硬骨魚支系最初正是從類似斑鱗魚類的形態基礎出發,在其後的四億年中分化出占據整個地球多樣生態位的繁盛後代,而我們人類也正是這些後代中的一支。
短耳褶紋魚
進化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