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纖維紗漿紗機(spun yarn sizing machine)是一種用於棉或棉型化纖混紡紗上漿的“漿紗機”。隨著短纖維紗種類及其特高經密織物的發展,漿紗機也在向闊幅、大卷裝、高速、優質、生產過程自動化檢測與控制方面發展。在中央控制計算機中,可存儲幾十個品種加工的工藝參數,便於工藝管理與工藝上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纖維紗漿紗機
- 外文名:spun yarn sizing machine
- 作用:棉或棉型化纖混紡紗上漿
- 學科:紡織學
工藝流程,烘燥方式,上漿方式,卷繞機構,漿紗機的傳動機構,漿紗機市場情況,
工藝流程
若干經軸上引出的經紗匯合成一片,由引紗輥拖引送人“漿槽”;用於高壓上漿的配有兩套浸沒輥和兩對上漿輥、壓漿輥,對紗線實施的浸壓為先輕後重、逐步增壓;烘燥裝置為烘筒式,濕漿紗先經分層烘燥,使漿膜完整,並可提高烘乾效率;漿軸卷繞過程中以加壓輥加壓,提高卷裝的卷繞密度。
烘燥方式
漿紗機很早就存在兩種或三種烘燥方式。
(1)全烘筒式烘燥;
(2)全烘房式烘燥;
(3)烘筒與烘房相結合的烘燥。
歐洲、美洲幾乎全部採用全烘筒式烘燥。日本過去採用全烘房或烘筒加烘房。我國過去一直採用全烘房烘燥,有一段時期吸收日本的烘房加烘筒的特點,在部分漿紗機上採用了烘筒加烘房式的烘燥方式。棉及棉混紡紗用的短纖維漿紗機不論歐美、日本及我國都向全烘筒式烘燥發展。這一點可以從我國和日本新型號漿紗機上得到驗證。但是長絲漿紗機日本仍堅持烘筒加烘房式的烘燥方式。雖然採用全烘筒式烘燥的趨向是一致的,但是採用烘筒的數量各廠都給用戶有選擇的餘地。過去國產漿紗機烘筒的數量在6~8隻之間,也已增加12隻烘筒。可以這樣說12隻烘筒似乎是世界各國漿紗機共同推薦的標準數,這樣配置比較靈活套用,以適應不同支數、上漿率、織軸頭份等各種情況的生產需要。當然這種配置比原來的6~8隻烘筒的配置要多花些錢,但紡織廠也比較認可。烘房烘燥是通過空氣介質來傳播熱量烘乾紗線的,而烘筒烘燥是通過烘筒表面直接傳播熱量烘乾紗線的。這樣的烘燥比烘房烘燥效率高、節約蒸汽。烘乾後的紗線具有質量均勻一致等優點。長期實踐證明,在同樣的條件下烘筒烘燥的漿紗機的生產速度比烘房烘燥的漿紗機的生產速度高出20%左右,這也是國內及日本漿紗機製造廠要把烘房式漿紗機改為烘筒式漿紗機的主要原因。而對長絲機仍沿用烘房加烘筒的烘乾方式,這種結合式漿紗機比較適宜於長絲漿紗的需要。另外烘筒式漿紗機還有利於電子計算機監測監控。一般12隻烘筒的漿紗機,預烘部分的烘筒是不鏽鋼表面塗聚四氟乙烯,各廠的烘筒漿紗機雖然烘筒的數量可能是一致的,但它的排列方式不完全一致,這將直接影響紗線引進路線,最終影響紗線的張力與伸長的一致性及安裝調試工作,這一點紡織廠在選用時應該注意。另外烘筒的傳動方式也有消極傳動與積極傳動兩種,就最新型的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子式漿紗機而言,作者認為獨立特種電機的直接傳動優於消極被動的傳動方式。
上漿方式
一般短纖維漿紗機有單漿槽與雙漿槽之分。由於雙漿槽適應範圍廣,用戶都喜歡選用雙漿槽的。開始進口漿紗機時,有些用戶為了省錢選用單漿槽的,結果某些品種不適應無法生產,吸取這一教訓,在以後較長時間內很少引進單漿槽的(用於牛仔布生產的漿紗機例外)。上漿方式有單浸、單壓式、雙浸雙壓式、雙浸四壓式,而雙漿槽雙浸雙壓或雙漿槽雙浸四壓已成為用戶選購短纖維漿紗機的標準模式。因為這兩種上漿方式的確優於單浸單壓或單浸雙壓式,它適應各種不同支數上漿率,換句話說它的適應性強。加壓的重量可調節式,分輕壓和重壓兩種。一般加壓負荷是0~4t,當然也有低於4t的,這是個別廠家的漿紗機。對於用戶廠來說當然應該選用適用範圍比較廣的。最新電子式漿紗機加壓負荷的調節也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自動調節。而過去機械式漿紗機是由手動調節的,同樣漿槽內的液面、漿料的溫度、濃度等也由過去的機械或人工調節改為電子計算機監測監控。這也是電子式漿紗機與機械式漿紗機的區別之一。另外上漿輥的主傳動也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特種自動調速電機傳動,而不是機械式漿紗機的普通電機傳動。這種傳動方式有利於紗線張力控制,實現整個機器前後各部分同步運行,減少紗線不必要的伸長。
卷繞機構
最新型電子式漿紗機與機械式老型號的漿紗機最大不同在於電機傳動方式,一般都採用電子計算機控制自動調速的變頻電機傳動,而過去機械式漿紗機採用的是普通電機通過機械式無級變速進行自動調速。這種調速裝置變速範圍很窄,反應不及時,機構也複雜,容易發生故障。無法實現機械前後部分同步運行,而且實現0.5m/min爬行速度比較困難(必須加裝其它的減速裝置才能實現)。現今電子控制的變頻調速傳動,要實現0.5m/min的爬行速度和3~5m/min慢速運行不需要添加任何零件很容易實現。這對降低紗線的張力及不必要的伸長非常有利,大大方便了紗線斷頭時操作及上落軸操作(可實現不停車上落軸),這不能不說是電子式漿紗機的一大技術進步。電子式漿紗機的卷繞速度提高了25%~30%,也就是說產量提高了30%,而且漿紗以後紗線質量比原來也有所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有所降低,機器的效率有所提高,這不得不歸功於電子計算機在漿紗機上的套用。
漿紗機的傳動機構
幾年前我國進口的漿紗機全部是機械傳動、機械變速、普通電動機傳動的舊型號的漿紗機,它的最高機械速度為100m/min。進口的漿紗機基本上都配有電子計算機控制、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傳動。電子計算機開始在傳統的漿紗機上套用,實現了高度自動化,這無疑是發展的方向。我國紡機廠也推出全電腦控制的新型號的漿紗機,縮短了與世界上先進漿紗機的差距,這是可喜的現象。但是電子計算機套用於漿紗機還只是開始,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問題,最主要的是電腦發生故障,使電子計算機指揮失靈。針對這個問題各製造廠商紛紛採取措施,如採用主電腦加上備用電腦,一旦電腦發生故障,即可使用備用電腦或手動控制操作。由於漿紗機工作環境較差,會使變頻器失靈,影響操作,有關廠商採取封閉變頻器以隔絕高溫及濕熱空氣對變頻器的侵蝕。除採用穩壓電源器外還採取對變頻器進行降溫措施,如在它的周圍加裝冷卻裝置等。既然電腦在漿紗機上套用是技術進步的方向,各廠商堅定不移地來面對出現的新問題,我們相信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的。過去漿紗機只有2~3隻普通電機,現今漿紗機電機多達7個以上,這些電機不是普通電機,都是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由於這些變化使漿紗機傳動機構大大簡化、提高了傳動效率和漿紗的性能,也因此降低了製造成本。過去一台機械式漿紗機約105萬德國馬克(當時折合70萬美元,現今折合48萬美元),現今一台電子式漿紗機已降至30~36萬美元,它的自動化程度及性能反而提高了。從這裡可以看到電腦在短纖維漿紗機上套用是發展方向。
漿紗機市場情況
過去進口的及國產漿紗機都是機械式的,而配合無梭織機使用的大部分是進口的機械式漿紗機。這些漿紗機來自德國祖克(SUCKER)、賽耳(ZELL)、美國的里德查維和西點、英國潑拉脫(PLATT)、台灣大雅、日本津田駒等。過去祖克漿紗機占市場分額80%左右,其餘各廠只占20%。現今進口的電子漿紗機主要是德國祖克、瑞士貝寧格、德國卡爾邁耶和日本津田駒。我國鄭紡機廠也已推出電子式漿紗機,但屬於起步階段,占有很小的市場分額。電子式漿紗機銷售前景非常好,它不但可以配合新型無梭織機套用,也可作為老廠改造,且它的性能與價格比愈來愈得到使用廠的認可。因為電子式漿紗機的產量是老型號漿紗機產量的2~3倍,而且上漿後紗的質量大大優於舊型號,勞動強度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