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廣播

短波廣播

短波廣播是利用短波波段播送的廣播。由於傳播距離較遠,因而國際廣播通常都位於短波波段,部分國家的對內廣播也會使用短波頻段。其具有高度戰略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波廣播(SW)
  • 外文名:shortwave radio
  • 載波頻率:2.3—26.1兆赫茲頻段
  • 起源時間:二戰
  • 傳播距離:幾百甚至幾千公里
  • 具有:戰略價值
概述,起源,調製方式,技術特性,

概述

短波是無線電的一個波長範圍,其對應的頻率範圍被稱為高頻。短波的波長範圍是10米至100米,頻率範圍則是3MHz到30MHz。短波波段的電磁波除了能夠利用地波傳播外,還可通過電離層的反射進行遠距離傳輸,穿透力強,不易干擾,因而國際廣播通常都位於短波波段。
短波廣播是利用短波波段播送的廣播。由於穿透力強,不易干擾,因而國際廣播通常都位於短波波段。具有高度戰略價值,至今仍被專家們普遍認為是大規模全球傳送的最有效途徑,且安全、便宜、快捷。短波廣播的套用,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小羅斯福總統任內創辦的美國之音,在冷戰期間促使蘇聯解體。
傳統的短波廣播採用調幅制。由於該頻段在大氣的電離層可形成較穩定的發射,而地波衰減很快,因此,短波廣播主要以天波傳播為主。短波廣播信號經電離層反射後,可傳播到幾百甚至幾千公里之外,因而短波廣播適於對遠區廣播,一般用作國際廣播

起源

短波廣播的套用,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期間。1941年12月日軍成功偷襲轟炸美國珍珠港後,美國政府參戰,小羅斯福總統任內創建《美國之音》短波廣播,以打破日本軍國主義政權在亞洲進行的新聞及資訊封鎖,幫助亞洲各國的抗日軍民獲悉西線歐洲戰場的勝利訊息以鼓舞艱困的亞洲戰場。

調製方式

絕大多數短波廣播電台都採用傳統的模擬聲音廣播,使用調幅(AM)方式進行調製,少數電台如AFN和一些海盜電台使用單邊帶模式。另外,部分電台也開設了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數字廣播。

技術特性

難以封鎖
美國之音報導,專家們指出,較新技術比傳統廣播更容易被干擾,因為“無線電廣播可以同時以很多不同頻率進行”。美國之音研究人員艾利奧特表示“在所有可用於進行國際廣播的媒介中,短波是最難阻斷的,這是因為短波頻率發射傳送的物理特性。”相對下,干擾電視信號,尤其是衛星電 視信號比較簡單。“來自距離遠的發射機信號比距離近的發射機信號更容易傳入。電視信號的傳送距離比無線電廣播要短得多,因此干擾阻斷電視信號要容易得 多。”尤其“衛星傳送的電視信號很容易被干擾,只需要幾瓦的功率就可以辦到,而且這些信號沒有短波信號具有的那種抗擾性。”
專家指出,干擾一個短波信號所需投注的資源,等同創辦一家短波電台,而且過量干擾波也會破壞極權當局自己的官方廣播。
網際網路能否取代短波
網際網路問世後,曾出現放棄短波的討論;美國之音短波廣播也曾被討論存廢,但在美國國務卿堅持下仍保留短波廣播。不過,許多專業人士認為,跟網路相比,短波廣播“快捷、安全的優點無可取代”。
短波廣播只需發射設備,播音端、接收端都更簡便快速。但透過網際網路獲得信息,在中國大陸等網路封鎖的國家,使用者必須擁有並懂操作電腦、且能成功“翻牆”突破網路封鎖。
從安全性考量,登入網路可能讓政府當局得以追查相關痕跡。但收聽透過空氣傳送的短波廣播,當局難以尋獲聽眾,媒體客群的安全可以減少風險。
極權當局技術上可以輕易全面切斷網際網路,但要阻斷短波卻不容易。
大規模全球傳送的最有效途徑
記者無國界組織的亞洲專家布羅賽爾認為,無線電廣播仍然是世界各地很多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基於世界上很多人不識字或者無法使用網際網路,無線電廣播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民主化,最受歡迎的媒體。能夠接觸到全球億萬民眾的途徑就是無線電廣播。”
以中國大陸為例,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統計,全中國家庭共擁有5億台收音機、4億台電視機。另根據中國電網信息中心數據,中國大陸使用網路人口約4.5億人;成年人中,未使用網際網路者約7.3億人;約2億人外出工作,沒有上網、不會操作電腦者,這些人是短波廣播愛用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