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梗幌傘楓為幌傘楓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7米,胸徑15-20厘米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1-2月。對光照的適應能力較強,喜光,也耐陰。適宜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生於低丘陵森林中和林緣路旁的蔭蔽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梗幌傘楓
- 拉丁學名:Heteropanax brevipedicellatus L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傘形目
- 科:五加科
- 族:羽葉五加族
- 屬:幌傘楓屬
- 分布區域:廣西、廣東、江西和福建。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物習性,相似物種,栽培技術,育苗,定植,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7米,胸徑15-20厘米;樹皮灰棕色,有細密縱裂紋,新枝密生暗銹色絨毛。葉大,四至五回羽狀複葉,長90厘米,寬60厘米;葉柄粗壯,長15-40厘米,有暗銹色絨毛,後毛漸脫落;葉軸密生暗銹色絨毛;小葉片紙質,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2-8.5厘米,寬0.8-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無毛,邊緣稍反卷,全緣,稀在中部以上疏生不規則細鋸齒,側脈5-6對,上面不明顯,下面稍明顯;小葉柄極短,或長至1厘米,密生暗銹色絨毛。
圓錐花序頂生,長達70厘米,主軸和分枝密生暗銹色星狀厚絨毛;傘形花序頭狀,直徑1-1.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2厘米;苞片卵形,長5-12毫米,小苞片線形,長1.5-2毫米,外面均密生絨毛;花梗長1.5-2.5毫米,密生絨毛;花淡黃白色;萼長1.5-2毫米,密生星狀絨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外面疏生星狀絨毛,長約2毫米;雄蕊5,花絲長2毫米;子房2室,花盤稍隆起;花柱2,離生。
果實扁球形,黑色,長5-6毫米,寬7-8毫米,厚約1毫米,宿存花柱長2-3毫米;果梗長4毫米,有毛。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1-2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西(陽朔、平南、凌雲、大明山)、廣東(樂昌、懷集、翁源)、江西(龍南、尋烏)和福建(建甌、沙縣、南平、連城、龍巖)。生於低丘陵森林中和林緣路旁的蔭蔽處。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新豐。
生物習性
短梗幌傘楓對光照的適應能力較強,喜光,也耐陰。適宜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較耐乾旱及貧瘠。種植幌傘楓必須選擇肥沃、疏鬆、濕潤的土壤,才能達到速生快長的栽培目的,栽植地過於乾旱容易引起下層的葉片黃化、脫落,葉片暗淡無光澤。
相似物種
華幌傘楓分布於福建廣西雲南。生森林中。華幌傘楓與短梗幌傘楓很相似,但後者花梗僅長約2毫米,果梗長約4毫米,果更扁,厚約1毫米,分布於江西、廣東。
栽培技術
育苗
用播種和扦插繁殖。以播種繁殖為主。種子無休眠習性,可隨采隨播。採用條播,每平方米播種兩12-20克,覆土約1厘米。在氣溫27攝氏度左右,播種20天子葉即帶殼出土,一年生苗木可以出圃。
定植
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華南北部,選擇背風向陽環境,可露地栽培,寒冷年份,需防護越冬。其餘絕大部分地區,均只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喜弱光,幼樹可在樹蔭下或室內栽培。地植宜挖大穴進客土,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種植以後一般可不再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