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梗冬青(學名:Ilex buergeri Miq.)是冬青科冬青屬植物。常綠喬木或灌木,高(1-)7-15米,胸徑30厘米;樹皮光滑,黑褐色。小枝圓柱形,具縱棱脊和槽,葉痕新月形,稍突起;頂芽近卵形,芽鱗密被短柔毛。葉生於1-2年生枝上,葉片革質。花序簇生於生枝的葉腋內,每束具4-10花,束的單個分枝具單花。果球形或近球形;果柄很短。花期4-6月,果期10-11月。
分布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東部和廣西;生長於海拔100-700米的山坡、溝邊常綠闊葉林中或林緣。
短梗冬青是中國亞熱帶地區優良的常綠觀賞樹種;其材質堅硬,是家具和建築優質用材;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樹皮可提取制栲膠,還可製作染料。入冬後滿樹紅果,是城市景觀林及生態環境優良景觀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前準備,播種方法,栽培技術,大苗培育,栽植撫育,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1-)7-15米,胸徑30厘米;樹皮光滑,黑褐色。小枝圓柱形,具縱棱脊和槽,密被短柔毛,老枝變無毛,葉痕新月形,稍突起;頂芽近卵形,芽鱗密被短柔毛。葉生於1-2年生枝上,葉片革質,卵形,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7-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鈍或闊楔形,邊緣稍反卷,具疏而不規則的淺鋸齒,葉面深綠色,具光澤,除沿主脈被微柔毛外,余無毛,背面淡綠色,無毛,主脈在葉面凹陷,背面隆起,側脈每邊7-8條,乾時在葉面微凹入,背面稍突起,網狀脈不明顯;葉柄長4-8毫米,上面具槽,被短柔毛,背面半圓柱形,具皺紋和微柔毛。
花序簇生於生枝的葉腋內,每束具4-10花,束的單個分枝具單花,花序基部之苞片腎形,被短柔毛及緣毛,苞片卵形,長約1.5毫米,被短柔毛;花梗短,長約2-3毫米,被短柔毛,近基部具2枚卵狀披針形、具緣毛的小苞片;雄花:花萼盤狀,直徑約2毫米,4裂,裂片三角形,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具緣毛;花冠直徑6-7毫米,淡黃綠色,花瓣4,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毫米,先端具緣毛,基部稍合生;雄蕊4,較花瓣長,花葯長圓形;退化子房圓錐形,直徑約1毫米,頂端4裂。雌花:花萼似雄花;花瓣分離,與子房等長或稍短,具緣毛;退化雄蕊與花瓣等長或稍短,敗育花葯卵形;子房卵球形,長約2.5毫米,直徑約1.75毫米,柱頭盤狀。果球形或近球形,直徑4.5-6毫米,成熟時紅色,表面具小瘤點,宿存柱頭盤狀,4裂,宿存花萼平展,直徑2-2.5毫米,4裂片三角形,具緣毛;果柄很短,長約1毫米。分核4,近圓形,長約3毫米,背部寬約3毫米.背面具縱的4-5條掌狀細棱及寬的淺槽,側面具皺紋及槽,內果皮石質。花期4-6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700米的山坡、溝邊常綠闊葉林中或林緣。常與長葉石櫟、雲山青岡、木荷、雷公鵝耳櫪、馬尾松等樹種混生。主要生長在立地坡度較陡的長葉石櫟——雲山青網群叢和長葉石櫟——雷公鵝耳櫪群叢中,為伴生種之一。在林內呈單株狀分布,多處在喬木層的亞林層和灌木層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南部(祁門)、浙江(杭州、雲棲、寧波、四明山、天童、麗水、龍泉、慶元、泰順、景寧、溫州)、江西(吉安、修水、新豐、武寧、婺源、廬山、廣豐、廣昌)、福建(浦城、泰寧、柘榮)、湖北(崇陽)、湖南東部(長沙、江華、資新、宜章)和廣西(臨桂、永福)。
繁殖方法
播前準備
採種:選擇樹幹通直,生長良好,20年生左右的母樹,於12月下旬當果呈紅色時抓緊採收。可先在母樹下鋪設塑膠布,再用採種刀或高枝剪採取果枝,採集的果枝堆放在通風的室內,忌暴曬,待其熟化一段時間,果實成熟後並不立即脫落,可連果皮將種子貯藏到翌春再處理。
種子處理:短梗冬青子細小,種皮堅硬,表面有蠟質層,發芽慢且不整齊,出籽率為7%,淨度95%.播種前,可先用電動粉碎機(磨豆漿機)將果皮與種子分離後,過濾取出種子放清水漂洗3天,陰乾,種子採用混沙貯藏或布袋包裝藏於罐內或埋於土中。播種前須浸種催芽,再分別浸於鹼水和稻草灰水4小時,然後再浸泡於清水,並用手搓揉,每天須換水漂取種子油質。採用此種方法和浸泡於鹼水3天各混沙播種1000粒,其發芽率分別為9.8%和0.4%。種子千粒質量1.04克,每500克約48萬粒種子。
播種方法
短梗冬青種子休眠期長,冬季12月或1月採集處理後,具有隔年才能萌發的習性,可採用秋播(10月初)或貯藏1年後春播育苗。育苗地應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沙質的微酸性土地,進行細緻整地,整地時先要灌水淹地3天,再擱地後噴霧禾耐斯或果爾除草劑,每畝施過磷酸鹼200千克作基肥,然後精耕細作,築成寬1米,高0.25米苗床。採用撒播法播種,播後蓋焦泥土或細黃泥3-5毫米,用板壓緊苗床上層蓋土,再蓋稻草,上覆遮陽網保護,並要保持苗床濕潤和經常檢査。
栽培技術
大苗培育
播後200天子葉陸續出土,245天左右形成幼苗。此時,要及時揭草和架高遮陽網。由於幼苗纖小,要做好除草和精心培護工作。幼苗先長地下部分,根系生長很快,長約4-5厘米時可選擇陰天進行帶土間苗移植,移植時要先將苗床澆水再進行起苗,移植後也必須澆水和設立遮陽網,若培育1年生苗,定植株行距為10厘米×10厘米;培育2年生大苗為20厘米×20厘米。留床苗和移植苗以後培育都要除草2次和施複合肥(50克肥加水50千克)2次。當年留床苗高0.46米,根徑0.80厘米。在大田育苗生長高峰期出現於8月、9月和10月,月生長量達1厘米占全年高生長的63%;徑生長為9月、10月和11月,占全年總生長量的62%。短梗冬青每畝可產留床苗2.5-3萬株或移植苗1.2-1.4萬株左右。
栽植撫育
短梗冬青以3月上中旬造林為宜。造林前一般進行林地清理和小穴整地或帶狀整地,穴墾規格為0.5米×0.5米×0.3米,表土填底;帶狀整地可根據立地條件一般帶墾寬度1.2米,保留帶1.2米,深墾20厘米條帶。株行距2米×2米。起苗要做到“一挖二起三修剪”,儘量保持根系完整和適當修除下部側枝及鬚根,切忌截取主幹造林。栽植時要“深栽舒根敲實”,可與木荷、杜英、金錢松營造混交林。造林後每年6月和9月要連續幼林撫育3年;造後第2年可在春季每株穴施複合肥25克。在中國鄞州區東吳鎮山下部生長狀況調查表明,採用1年生實生苗造林,短梗冬青幼林期生長較為迅速,並無發生病蟲害;用2年生苗造林須帶小泥球種植,在同一山體上採用帶小泥球0.15米×0.15米×0.2米與裸根苗各栽100株,栽後80天檢查其成活率分別為96%和66%。
病蟲防治
種子播種後至出苗階段主要易受蠐螬、螻蛄、蚯蚓等地下蟲危害根系和子葉生長,可用2千克/畝的好年冬或地下剋星農藥均勻撒施在土壤中防治。
主要價值
短梗冬青是中國亞熱帶地區優良的常綠觀賞樹種,樹形美觀、四季常綠、觀果期長又較耐乾旱;其材質堅硬,是家具和建築優質用材;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樹皮可提取制栲膠,還可製作染料;入冬後滿樹紅果,經久不落,是城市景觀林及生態環境優良景觀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