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魚檻

知魚檻

知魚檻為方形亭式水榭,歇山頂,三面臨水。由於其臨水處的坐身欄板上置吳王靠,遊人可以舒服地坐倚於此,欣賞錦匯漪中那快樂的游魚。這也點明了“知魚檻”名字的出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知魚檻
  • 地理位置:江蘇 無錫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知魚檻,

寄暢園

寄暢園又名秦園,原是無錫市錫山支秦氏家族的族產,1952年上半年獻給國家,1988年1月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1月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從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端敏公秦金創建鳳谷行窩以來,已經整整五百年了。秦金卒,園轉給族孫秦梁,鑿池築山,改名鳳谷山莊。後再經十三世祖舜峰公秦燿於萬曆十九年(1591)罷官歸來,寄情山水,取晉王羲之“寄暢山水陰”詩句意,易名為寄暢園。園有二十景,名曰:嘉樹堂、清響齋、錦匯漪、清籞、知魚檻、清川華薄、涵碧亭、懸淙澗、臥雲堂、鄰梵閣、大石山房、丹邱小隱、環翠樓、先月榭、鶴步灘、含貞齋、爽台、飛泉、凌虛閣、棲玄堂。秦燿每景題五言詩一首。當時著名文人王穉登、屠隆等都寫有園記。
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是寄暢園全盛時期,有許多舊事,值得一提。
知魚檻

知魚檻

知魚檻為方形亭式水榭,歇山頂,三面臨水。由於其臨水處的坐身欄板上置吳王靠,遊人可以舒服地坐倚於此,欣賞錦匯漪中那快樂的游魚。這也點明了“知魚檻”名字的出典。在《莊子·秋水》篇中,記載了戰國時莊子和惠子在濠水邊一段有趣的哲學對話——莊子說:“水中那從容游著的魚,是魚的快樂。”惠子反問:“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反駁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今天,這對話的原文已製成清水楠木屏,懸掛在知魚檻的粉壁上。
在知魚檻,透過錦匯漪水面,能欣賞案墩假山與惠山“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因此獨擅“借景”的理想視角
借景是中國造園藝術獨特的手法之一,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情”,歷來為造園家所重視,所謂“借景有因,觸情俱是",寄暢園的案墩假山是按園外惠的余脈來堆疊的它作為中間介質,即豐富了山的層次,又是將惠山聯繫入園的過渡點。
但假山最高處不過4.5米,置於300多米高的真山之前,不覺孤立矮小,為什麼?這是因為從知魚檻眺望,正好使假山與真山自然錯落,渾然一體,達到了“山在園中、園在山中”的藝術效果。上面所說的是仰借、外借、遠借。還有近距離的互借,或稱“對景”,是指此處的建築與“一丘藏曲折,緩步百躋攀”的假山相對而又互相更換的一種法則。
這樣,建築與假山之間包含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活潑潑由此及彼地將遊人融入山水,臻於呼吸相通的忘我境界。
知魚檻知魚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