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是出處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奚。”的成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雄守雌
- 外文名:Possessing strength, but retaining gentleness
- 性質:成語
- 出處:老子第二十八章
成語資料,成語出處,成語釋義,名家用成語,成語故事,
成語資料
【書寫】 知雄守雌
【注音】 zhī xióng shǒu cí
【解釋】 雄:雄強;雌:雌伏,不倔強。棄剛守柔。比喻與人無爭。
【分詞解釋】雌,雌伏,不倔強的意思。守雌 :以柔弱的態度處世。
【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結構】聯合式
【年代】古代
成語出處
出處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奚。”
出處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黒,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成語釋義
“知雄守雌論”正是處於最為恰切、穩妥的地方對於全面情況的把握。老子不僅提倡“知雄”,關鍵卻在於“守雌”。“知雄”不是仗勢欺人或“得理不讓人”,而是知彼知己,對症下藥;“守雌”不是被動的“任人欺凌”,而是處後、守柔、含藏、內斂。
處後、守柔、含藏、內斂與孔子的“中庸”不同。“中庸”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君子不為已甚者”,凡是牽涉“過分”的事情一概不做。而“知雄守雌”卻是謙退到不能再退、不能再低的地步,與“懦弱”僅有一紙之隔。
謂內心雖然堅強,外表卻要柔弱而與人無爭。這是古代道家所謂“和光同塵”的處世態度。也是道家提倡的一種韜晦自處的處世哲學。
名家用成語
“常能行之可不老” 務成子註:“知雄守雌,其德不離;知白守黑,常德不忒。”《黃庭外景經·中部經》
“知雄守雌,宛訝存身之際;絕聖棄智,潛疑勿用之時。” 宋 范仲淹 《老子猶龍賦》
成語故事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髮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乾脆好人做到底。於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張良克制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但這並不是軟弱的表現。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這既表現為對老人的尊重,也表現為對自身品格的完善。張良正是在不斷禮讓的過程中,磨礪了意志,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強者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成熟的管理者應該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里藏針的管理、處事技巧。讓別人的攻擊因為沒有著力點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輕輕一擊就可以令競爭對手受到重創,這才是真正的經營、管理高手應該做的事情。
假裝不知,實際上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因不能行動,或將待機而動。 這才是知雄守雌之說。